北京:歐盟向中國車企索取信息遠超反補貼調查所需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6月20日中國商務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何亞東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據企業反映,歐委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索取中國電動汽車及電池企業生產經營、發展規劃、技術工藝、產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歐方搜集信息的種類、範圍、數量前所未有,遠超反補貼調查所需”。

何亞東還指責歐委會“在調查過程中多次稱不合作就將面臨不利裁決結果,強制要求企業提供上述信息”。他表示,在中國企業盡最大可能配合調查、提供信息後,歐委會仍無端指責中國企業未充分合作,對企業裁決懲罰性高額稅率。中國企業對此非常震驚和失望。

這位商務部發言人強調,歐方有關作法“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罔顧世貿組織規則,破壞公平競爭”,他還表示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此前中國媒體報道,6月18日,中歐主要車企舉行了閉門會議。與會的中方車企和行業協會均表達了對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的強烈不滿,呼籲政府采取堅決反制措施,建議積極考慮對大排量汽油車進口提高暫定關稅。報道稱,與會的歐洲車企均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希望中歐雙方盡快開啟談判,避免中歐貿易摩擦升級。

《環球時報》英文版5月21日曾發表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斌的專訪。劉斌表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國對進口汽車的臨時關稅稅率最高可調高至25%。他因此建議中國政府調整進口汽油轎車和發動機排量大於2.5升的運動型多用途車的關稅稅率。

中國目前對從歐洲進口的乘用車征收15%的關稅。據路透社報道,2023年,中國進口了25萬輛發動機排量大於2.5升的汽車,約佔所有進口汽車的32%。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2023年歐洲向中國出口了19.6萬輛發動機排量大於2.5 升的乘用車,同比增長 11%。2024 年前四個月,歐洲向中國出口了4.4萬輛發動機排量大於2.5 升的乘用車,同比下降 12%。

歐美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

由於擔心中國以生產為中心、債務驅動的發展模式可能會導致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廉價商品充斥歐盟 27 個成員國,歐盟的貿易政策正變得越來越具有保護性。歐委會6月12日宣布,將從7月起對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最高達38.1%的反補貼稅,此前,美國5月宣布,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升至100%。

中國電動汽車受到歐盟和美國的關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控制著大部分電池供應鏈,生產的電動汽車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多。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放緩,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向海外擴張,令歐美擔心中國將輸出過剩產能。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出口了155萬輛電動汽車,其中約63.8萬輛出口到歐洲,5.22萬輛出口到北美地區。

(路透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