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率先開採深海礦藏 海底恐成全球新戰場

中國打造無人潛艇「潛龍三號」,推動海底勘探計劃。(圖取自微博)
中國打造無人潛艇「潛龍三號」,推動海底勘探計劃。(圖取自微博)


現代人類探索地球與外太空的腳步,數百年來未曾停歇,陸地資源在人類無止盡地開發下,已逐漸匱乏。如今全球將目光投射到海底礦藏,根據聯合國機構,到了2026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開採海底礦藏的國家,而在各國未來可能爭相投入掠奪深海資源的情形下,海底恐將成為全球未來的新戰場。#請聽以下專題報導#

海底蘊藏豐富稀土金屬 中國可望成開採先驅

聯合國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秘書長洛奇(Michael Lodge)23日指出,等到明年通過開採海底礦藏的相關國際法規後,中國可望於2026年成為開採海底資源的先驅國。

由168個國家組成的國際海底管理局至今已核發30份合約,其中以中國取得5份合約最多,其他取得合約的包括一些國際研究機構和商業實體。美國、日本、俄羅斯、比利時、法國及英國也對開發海底礦藏表達高度興趣。

展望未來全球的科技發展,舉凡智慧型手機與電動車都需要用到稀土,以及鎳、銅、鈷、錳等重要金屬。科學研究發現,全球一半深海所含有的鎳、鈷和稀土金屬量,已超過陸地的總儲藏量。因此各國在陸地礦藏資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紛紛聚焦於開發海底豐富的金屬礦藏。

截至目前,各國對深海世界僅止於研究探勘,尚未進行實質的商業採礦,其中以中國近年來在深海探勘取得的重大突破,獲得聯合國關注。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與「深海勇士號」自2016年起,正式啟動海底1萬公尺的載人潛水器計畫,提升了中國的海洋探測能力與研究水準;去年12月,中國無人潛水艇「潛龍三號」開始進行南海海床探索計畫;今年4月,中國「海洋石油981」深海鑽井平台,在南海鑽出第一口深海油氣井,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其他像是海底可燃冰、深海機器人等,中國也正全力研發中。

因此洛奇上週前往中國訪問時指出,國際海底管理局認為由中國率先引領全球進行海底礦藏開發,可望使未來深海採礦更容易著手進行。

爭奪資源大戰 由陸地延伸至深海世界

不過,在深海開發邁入國際化的同時,人類爭奪資源的戰場也預期將從陸地延伸到海底世界。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坎培拉(Canberra)校區的戰爭理論研究員古哈(Manabrata Guha)告訴美國廣播公司(ABC),任何國家的深海採礦探勘計畫,都有可能轉變成軍事用途。他指出,若是一家公司將探勘文件,例如海床的地形圖(topographic)或是熱測繪圖(thermal maps)交給軍方,就能變成軍事用途。

此外,因為中國對幾乎所有南海海域發出主權聲索,導致與美國及東南亞鄰國的緊張關係日益升高。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Strategic and Defence Studies Centre)教授布津斯基(Leszek Buszynski)指出,未來最有可能出現海底軍事角力的地區,就是主權爭議已白熱化的南海。

然而,未來各國想在海底軍事競賽拔得頭籌,關鍵點就是對於海底世界的掌握度。

古哈表示,美軍若是能夠對南海海床有更深的了解,就可幫助美國對抗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並協助美軍施展「瑞士乳酪式」(Swiss cheese-style)戰略,即利用對手在海底興建的連環軍事防禦設施,透過對其中宛如瑞士奶酪孔洞般的潛在「漏洞」,展開軍事對抗或是打擊。

另一種海底軍事對抗的模式為資訊戰,利用本國對海床擁有更為先進的知識,藉由刻意釋放的錯誤地圖資訊或是熱能讀數(thermal readings),以假訊息為武器,破壞對手的深海戰略。

開發海底資源掛帥 醫學研究與環保放一邊

面對國際加速開發海底礦藏資源,醫學界與環保團體則是感到憂心忡忡,認為採礦恐將破壞脆弱的深海生態系統,並指深海高壓黑暗的環境一旦遭受破壞,復原速度緩慢。醫學界並指出,科學研究發現深海生物存在過去不為人知的抗生素,對於具備抗生素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或是治療癌症研究,可以出現突破性的進展。

今年7月,綠色和平組織已呼籲立即暫停深海採礦計畫,並應先進一步了解海底採礦可能對深海生態帶來的潛在影響。

不過,國際海底管理局拒絕這些阻礙深海採礦的聲音,堅持朝著開發海底資源邁進,未來在中國率先進行深海採礦後,將不可避免的揭開全球爭奪深海資源的競賽。海底世界恐將因此成為全球軍事角力的另一個戰場。#以上專題是由張子清撰稿、播報,謝謝各位的收聽#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