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八項新措施 深化科創板改革 吸引資金入市


中國證監會星期三(6月19日)宣布,將推出八項新措施,深化科創板改革,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上海舉行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說,將全力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高品質發展。吳清提出的三個重點包括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發展、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以及加強監管。
「新質生產力」一詞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提出的新口號,之後成為官媒宣揚政策核心。中國誓言支持電動車、新材料、商業航太、量子技術和生命科學等領域加快發展,以實現「新的躍升」。
吳清表示,監管機構將強化對高頻量化交易、場外衍生性商品等交易工具的監控監管,並從嚴懲處企業退市中涉及的違法違規問題,絕不允許「一退了之」。
吸引資本部分,吳清認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企業通常具有高投入、長週期、經營不確定性大等特徵,與堅持「長期主義」的耐心資本在本質上是高度契合的。
吳清說:「我們將壯大'耐心資本',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吳清表示,此次改革將進一步突顯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併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製度機制,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科創板(Sci-Tech innovation board,簡稱STAR Market)指的是中國設立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的板塊,也是獨立於現有主機板市場的新設板塊,於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止滿五週年。
吳清說,中國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併購重組,以及運用其他資本市場工具來提高技術競爭力。
中共今年2月調整人事佈局,中國證監會主席改為吳清接手,被賦予強力救市的重責大任。
吳清上任後,證監會提高公司上市門檻,加強對電腦量化基金的監管,並深化中國基金和券商產業的改革,加上一系列提振市場的措施,中國藍籌股指數滬深300( CSI 300)已從2月觸及的五年低點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