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泳隊藥檢醜聞再發酵 反興奮劑組織回應遭批評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4月,23名中國游泳運動員被曝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前藥檢呈陽性卻仍被獲准參賽,該消息震驚體壇。如今,《紐約時報》記者查閱的一份機密報告顯示,這23名運動員中有三人早在2016年和2017年就在另一種興奮劑檢測中呈陽性,然而,涉事運動員的身份既未被公開,也沒有被禁賽。

據《紐約時報》周五(6月14日)報道,中國方面對上述案件的解釋是,這些運動員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攝入了被污染的食物。但一些反興奮劑專家對此說法表示懷疑。這兩次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其他國家運動員對中國長期存在興奮劑問題的懷疑,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是否有能力有效應對也再次受到質疑。

《紐約時報》還介紹,這三名之前藥檢呈陽性的運動員非同一般:其中兩人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另一名為現任世界紀錄保持者。他們預計將在即將舉行的巴黎奧運會上再次爭奪獎牌。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不足為奇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周五發表的一份聲明中確認,三名中國游泳運動員在2016年和2017年的檢測中呈現克侖特羅(Clenbuterol,俗稱瘦肉精)陽性,並將此歸咎於食品污染問題,稱這些運動員誤食了受污染的肉類而非故意服用禁藥。這份聲明還強調,這三名運動員體內被檢測出的克侖特羅含量比須通報最低水平低6至50倍。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總干事尼格利(Olivier Niggli)指出,食品污染問題確實存在,反興奮劑界也清楚此事。他補充道,上述三名運動員都是經常接受檢測的頂尖游泳選手,在肉類普遍被克侖特羅污染的國家,這種情況相當普遍,他們被檢測出微量的克倫特羅“不足為奇”。然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聲明並未解釋為何沒有公開這三起案件。

爭執激化

路透社認為,《紐約時報》的最新報導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與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之間的公開爭執。

今年4月,據德國電視一台以及美國《紐約時報》報道,2021年1月,23名中國游泳運動員被測出違禁藥物曲美他嗪(TMZ)陽性。該藥物可以改善心肌的供氧和能量代謝,加強心髒功能。通常情況下,有服用興奮劑嫌疑的運動員會立即被暫時禁賽,直到調查清楚為止。而在此次曝光的事件中,相關中國運動員卻得以繼續參加各類賽事。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負責人泰格特(Travis Tygart)當時指責道,國際反興奮劑組織和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掩蓋了興奮劑陽性一事。

針對最新曝光,泰格特向法新社坦言:“今天關於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再次允許中國掩蓋檢測陽性結果的報道,似乎已經不足以用’難以置信’來形容了。”他接著指出:“全世界的運動員都必須遵守當時有效的規則,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允許少數人享受特殊待遇。這種優惠待遇持續了多久?優惠範圍又有多廣?”

廣受批評

國際運動員權益組織“全球運動員”(Global Athlete)的秘書長科勒(Rob Koehler)表示,運動員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和世界游泳聯合會已“毫無信心”。 他補充道:“運動員們厭倦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空洞聲明,這些聲明轉移了對尖銳問題的回答:為何所有這些案件都未被公開。”

“迄今為止,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仍在堅持自己的評估,沒有對關鍵問題做出回答”,德國獨立組織“德國運動員”(Athleten Deutschland)執行委員會成員克呂格(Lea Krüger)也如是指出:“這樣做表明,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批評和不預設結果的處理方式並不持開放態度。”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NADA)理事會主席莫爾齊費爾(Lars Mortsiefer)也認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解釋不夠充分。


(《紐約時報》,路透社,法新社,德國體育通訊社)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