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動貿易壁壘調查 分析:對蔡麥會再表憤怒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12日電)中國商務部今宣布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學者分析,這個時間點拋出雙邊對等貿易要求,是北京對總統蔡英文在美會晤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不滿的表態之一。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12日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北京對於台灣友好美國的跳腳表現,除了展現在軍演威嚇上,大多也會伴隨經貿施壓。

他說,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前,中國先祭出一波台灣食品禁輸令,後又有圍台軍演;推估北京在這個時間點發動台灣貿易壁壘調查,用意在於表達對蔡總統會晤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不滿。

張弘遠指出,台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了產業保護仍有保留一些產品項目,這次貿易壁壘調查點名了農產品、紡織品等,這些都是台灣相對弱勢產業,在彼時特殊時空環境下,這些產業獲得「政治體諒」,中國未要求對等貿易。

「以前的體諒,現在叫做貿易」,張弘遠說,過去兩岸關係特殊性有了貿易特殊性。現在大環境不同了,對方重新要求雙邊對等貿易,對於貿易障礙提出談判。北京這個舉動算是「一舉兩得」,可取得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支持,另也為疲軟經濟找到出口貿易設法擴張的方向。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告訴中央社,兩岸經貿不是現在才開始,挑在這個時間點宣布對台灣發動貿易壁壘調查,意義大概等同軍演;另也不排除試圖影響台灣總統大選,「這個調查的政治意涵較經貿意涵來得大」。

邱俊榮表示,台灣政府相當遵守WTO規範,本土產品、產業受到實質損害時確實可以運用一些措施去因應;以台灣相對弱勢產業毛巾來說,對於中國毛巾進口來台課徵反傾銷稅,這是可使用的措施。

邱俊榮認為,對岸動輒祭出類似干擾,顯示中國市場有高度不確定性,這反而給了台灣產業積極拓展其他市場的動機,避免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

中國商務部官網12日刊載「商務部關於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公告。內容指出,自公告發布日起,調查台灣地區制定並正在實施的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的相關措施,涉及2455項產品,主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編輯:邱國強)1120412

更多相關新聞
大陸宣布對台灣發起貿易壁壘調查 涉及2455項產品
中國突襲對台農產品「貿易壁壘」調查 農委會3點回應
貿易壁壘調查 陸委會:無助兩岸貿易發展
對台貿易產品調查 國台辦:台灣長期單方面採取限制
陸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學者分析目的為推動「這件事」
終止惠台?中國對台貿易調查至總統大選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