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報復鎖定歐盟豬肉 施壓西班牙等農產大國

(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近日宣布對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作為對歐盟向中國純電動汽車加稅的回應;分析認為,選擇豬肉產品受衝擊最大的是西班牙、荷蘭、丹麥,將對這些國家農業團體帶來壓力。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12日宣布擬對中國進口純電動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後,中國商務部17日公布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中國商務部稱,調查將在1年後即2025年6月17日前完成,如有必要可延長6個月。

德國之聲18日報導,據海關數據,2023年中國進口豬肉總價值約60億美元,歐盟占一半以上,其中西班牙是對中國最大的豬肉供應國,占約1/4。

在歐盟執委會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結果前,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3日「正好」訪問西班牙,與西國官員會晤;王文濤在馬德里批評說,歐盟以產能過剩為由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但中國歡迎西班牙企業深耕中國市場,擴大投資合作。

西班牙是歐盟第4大經濟體,農產業是重要經濟活動。西班牙豬業聯盟Interporc發表聲明表示,將會全力配合中國有關部門的調查,且說,相信一年的調查期限讓「歐盟和中國有很多時間來達成一致」。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荷蘭和丹麥,2023年向中國出口豬肉製品價值分別為6.2億美元和5.5億美元。

在丹麥方面,遊說組織「丹麥農業與食品委員會」(Danish Agriculture and Food Council)警告,如中國採取限制措施,丹麥豬肉產業可能遭受嚴重打擊。

但歐盟執委會方面對中國此次調查並不感到憂慮。一名發言人表示,歐盟農業補貼嚴格依照世貿組織要求,歐盟將密切關注調查,如有必要會予以干預,以確保中方的調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報導指出,如果北京限制從歐盟的進口,可能會促使南美、美國和俄羅斯在中國豬肉市場比重增加。(編輯:唐佩君/張淑伶)1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