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大研究成果 提供慢性肺阻塞治療新方向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團隊發表慢性肺阻塞新療法研究成果於國際知名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雜誌》。(記者劉春生攝)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團隊發表慢性肺阻塞新療法研究成果於國際知名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雜誌》。(記者劉春生攝)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團隊發表慢性肺阻塞新療法研究成果於國際知名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雜誌》。(記者劉春生攝)

慢性肺阻塞(COPD)迄今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臨床研究團隊長期研究,證實富含脂質的泡沫狀巨噬細胞及脂質代謝異常是慢性肺阻塞症候群的主要病因,而從第二型肺泡細胞製造的肺泡表面蛋白D(SP-D)可以調節巨噬細胞的脂質代謝,改善COPD的發炎現象及肺功能惡化,提供治療及預防新方法及臨床應用,嘉惠病患。

王志堯院長臨床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成果:「肺泡表面蛋白D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泡沫狀細胞巨噬細胞及肺部發炎」,已刊登在NatureSpringer發行的細胞與分子免疫雜誌,研究團隊成員有過敏免疫與微菌叢研究中心謝妙嬉博士、陳佩琪博士,郭文碩副研究員及學校生醫所吳世新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及後中醫系王舜德老師等人。

中醫大兒童醫院臨床研究團隊在王志堯院長帶領下,一開始的研究對象是人類肺泡表面蛋白D,它是由人體肺部第二型肺泡細胞所分泌的蛋白質,它的功能非常多元化,不僅在肺泡及氣管第一線道防線抵抗病原菌,也可當作聯絡溝通橋樑來引發後天免疫調節系統來清除病原菌及減少肺部發炎。

謝妙禧博士表示,在一開始以抽菸及臭氧暴露的小鼠模型中,給予肺泡表面蛋白D的確可改善肺部發炎。研究團隊也證實以氧化過的脂蛋白刺激巨噬細胞會形成foamycells,這些泡沫狀巨噬細胞細胞灌注到氣管內,會造成嚴重的肺泡發炎反應,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更重要的發現是,加入SP-D可以改變泡沫狀巨噬細胞,使其恢復成正常的巨噬細胞,進而減少發炎的現象;因此,王志堯院長臨床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提供一個利用人類的SP-D來做為蛋白質新藥,來治療及預防COPD新穎方法及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