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陳朝榮教授技術團隊榮獲科技部「2022未來科技獎」殊榮

預測抗藥細菌、加速醫療數位轉型~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陳朝榮教授技術團隊榮獲今年科技部「2022未來科技獎」殊榮。(記者劉春生攝)
預測抗藥細菌、加速醫療數位轉型~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陳朝榮教授技術團隊榮獲今年科技部「2022未來科技獎」殊榮。(記者劉春生攝)

▲預測抗藥細菌、加速醫療數位轉型~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陳朝榮教授技術團隊榮獲今年科技部「2022未來科技獎」殊榮。(記者劉春生攝)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陳朝榮教授技術團隊,透過臨床菌種鑑定流程的產生的質譜訊號,預測抗藥細菌的風險,不僅能有效縮減臨床醫檢師檢驗流程,輔助臨床醫師精準使用抗生素,降低重症發生率,同時減少抗生素濫用造成的問題;此技術有助於加速醫療數位轉型,今年四月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光譜》Microbiol Spectr並獲得美國專利,榮獲今年科技部「2022未來科技獎」殊榮,稱得上實至名歸。

現行臨床醫學檢驗流程,針對感染源進行菌種鑑定與微生物製劑敏感性試驗(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後,約需三到五天將檢測資訊提供給臨床醫師進行抗生素治療評估;陳朝榮教授技術團隊開發「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Rapid prediction system for intelligent antibiotics-resistant bacteria)結合臨床質譜儀訊號(MALDI-TOF MS)與機器學習模型,針對同種細菌不同抗藥性之表現型進行預測,因此可大幅縮短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來提供輔助用藥指示。

「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技術的建立得助於中國醫藥大學校院團隊合作,包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領導的智抗菌團隊、智慧醫療科技創新中心游家鑫主任開發的機器學習模型與檢驗醫學部田霓副部主任的技術支援。

目前技術團隊並與四家醫院合作,其細菌圖庫資料庫應是目前所知最大的資料庫。此系統並可結合快速細菌樣品製備方法、MALDI-TOF與機器學習以更快得到細菌抗藥性預測系統。此研究可進一步透過質譜身分鑑定尋找到新穎抗藥菌生物標誌,並可試圖找出該生物標誌牽涉到的下游抗藥機制,以能進一步開發檢驗方法以及新一代的抗生素。在產業上,可直接應用於各醫院的臨床菌株檢驗系統,以及早投藥並節省後續的醫療成本。此外,從這平台開發並鑑定的蛋白質生物標誌,更可應用於快速晶片檢測與抗體抗生素方面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