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附醫引進Google AI輔助乳癌治療,厲害在哪?

乳癌專科醫師多燒腦?問AI就知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是亞洲第1個引進Google醫療級大型語言模型的醫院,它能化身超級助理,讓醫師問到飽;還能在2分鐘內從一望無際的資訊汪洋裡,為病人歸納出治療建議。可以預見,不會AI的醫師會蠻辛苦的;有AI幫助的醫師,有更多時間留給病人。

想像你手上拿著一份200多頁的地圖輯,每頁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求生路線圖,每一條路線都是根據眾多特定條件計算而來,最有機會平安抵達終點的路徑。氣溫幾度、有沒有下雨、陽光多強、穿哪款鞋、有哪些裝備可用、昨天睡得好不好、體能如何......隨便改變其中一項,最佳路線就會不同。

指令來了。你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跟一個朋友討論,了解他有哪些擔心害怕,再建議他一條最佳路線。如果你花太多時間想,或給出不妥的建議,都會讓這位朋友多受煎熬。

是不是壓力山大?這就是乳癌門診的專科醫師,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很多遍的情境。

全球廣泛採用的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乳癌治療準則,就是這樣一份又厚又複雜的文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附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表示,臨床醫師對於這些準則都已經很熟悉,但比較資淺的醫師,或是還在學習階段的醫學生,就無法很快上手。

乳癌專科醫師的燒腦日常,熟悉上百頁治療指引還不夠

中國附醫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黃至豪解釋,醫學生畢業、拿到醫師執照後,要先接受4年住院醫師訓練,在此階段,可能得花一整天看病歷、查資料,還可能不小心查到舊資料。就算努力把NCCN翻遍,也會發現治療指引都沒有寫死,還有許多模糊地帶得靠經驗判斷,結果就卡住了。

住院醫師結訓後,還要通過專科醫師國考,再接受2年次專科訓練,之後的職業生涯還必須持續參與醫學研討會、接收國際新知。有了這麼多年堆疊的深厚基底,一位醫師才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將治療指引融會貫通、妥善裁量,在短短時間為乳癌病人聚焦幾個不錯的治療計劃。

從茫茫資訊聚焦已經這麼燒腦了,但這還不夠。黃至豪表示,醫師不能只考量「如何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還得在醫學考量和病人考量中間找出平衡點。病人在意的事情很多,例如手術後不美觀、害怕副作用、生活品質受損、要常跑醫院;台灣的健保給付規定、病人的經濟能力,也必須納入考量。

黃至豪解釋,一個病人至少要面談15~30分鐘,才能夠理解他的想法,再想辦法避開他不想要的事情,一個一個確認,直到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替代方案,終於做出第一個治療決定,比如要不要開刀。跟病人談完,醫師還要回去做文書作業,把討論重點和結論,都記錄到進病歷裡。

從聚焦治療選項、醫病討論、共享決策、到記載病歷,一位乳癌病人治療計劃的確立,就是這麼花時間。如果能在「聚焦治療」和「記載病歷」這兩個比較機械化的流程,有超專業的助理幫忙確認治療方案符合國際指引、謄打病歷,「醫病討論」和「共享決策」的時間就充裕多了。

圖片來源 / Pexels
圖片來源 / Pexels

Google醫療級大型語言模型化身超級助理,亞洲首站在中國附醫

在中國附醫,這位超強「助理」就是亞洲醫院首見的Google醫療專用大型語言模型MedLM。可以把它想成一個擁有豐富臨床醫學知識、以資優級高分考過美國醫師國考、飽讀最新醫學期刊和治療指引的ChatGPT。這位「助理」到了台灣,第1個服務的對象就是中國附醫的乳癌專科醫師。

「AI無法取代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也無法做出最後決策,但有點像副駕駛,可以幫忙double check(第二重檢核)。」黃至豪測試後發現,MedLM的回答與專科醫師的想法有高達7成的一致性,可以幫助醫師省去找資料的時間,快速找出明確的方向。

許凱程說,醫學院老師都教我們,到了醫院,不要一直唸教科書,「多看看你眼前的病人,從病人身上學習,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師。」黃至豪也同意,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多跟病人互動,思考以往沒時間細究的問題。MedLM生成的治療計劃,也有望加速病歷的完成。

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在「有些懷疑,不是很確定」的時刻,AI可以幫大忙。

有個病人被診斷淋巴癌,但行醫數十年的周德陽,怎麼看都覺得應該是感染、不是癌症。獨排眾議的周德陽,也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錯了,靈機一動,把檢驗數值拿去跟AI討論,AI也說,不能排除是感染引起。周德陽決定往感染症的方向檢查,果然沒錯,病人解除癌症警報,開心得不得了。

即便如此,醫師的人腦智慧還是無可取代。

周德陽說,AI像是醫師的口袋老師,隨時提供豐富參考資訊,但醫師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做最後的決定。因為,現在AI應用偏向單點,會看影像檢查的就不會看檢查數值,反之亦然,更別說綜合判斷。醫師的養成教育卻是「多模態」,要考量病人年紀、病史、家族史、檢查數值、影像檢查,病患社會經濟條件等種種因素,再做出綜合判斷,這是最強大的智慧。

本土資料不外移,幻覺回答可避免

許凱程表示,MedLM可以在1~2分鐘內歸納出最佳治療計劃,還會附上資料出處,讓醫師可以親自檢查。MedLM正在接受中國附醫院內乳癌治療指引的訓練,也要透過指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教它在健保給付規定範疇下回答,最後再用實際病人的資料去測試,才會正式在診間應用。

有些醫師擔心,如果使用國外廠商的大型語言模型,是否可能導致隱私資料外移?

Google Cloud醫療照護全球總監Aashima Gupta,去(2023)年12月中旬特別飛來台灣出席這項合作的記者會。她在會中強調,指示工程是使這套語言模型發揮最大價值的關鍵,也是中國附醫的智慧財產。台灣彰濱有Google的資料中心,完全符合國際及台灣法規, Google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取得醫院客戶的資料,私有的資料(例如中國附醫的病歷)也不會回到資料中心裡面,民眾可以放心。

圖片來源 / Pexels
圖片來源 / Pexels

也有醫師擔心,如果大型語言模型學習過大量的真實病人資料,未來生成的答案會不會失控,透露病人隱私?

許凱程表示,愈好的大型語言模型,回答出現幻覺的比例要愈低,為了減少幻覺,中國附醫會採用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技術,建置一個資料庫,限制MedLM的搜尋範圍,藉此避免它生成幻想的回答。無論AI生成了什麼,都要經過專業人員的把關,最終還是由醫師和病人共同決定治療方式,只是「不會AI的醫師,會蠻辛苦的。」

延伸閱讀:

乳頭癢原因不只懷孕、哺乳,乳頭癢恐是乳癌?4點檢測

奧莉維亞紐頓強乳癌復發病逝,醫師:癌後6~7年仍為復發小高峰期

乳癌影像診斷,AI拚不過真人醫師 兩者合作判讀,準確率最高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