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6號」登陸月球 將進行人類史上首次月背採樣任務

綜合新華社與外電報導,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於2日清晨,已經順利於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完成著陸,是中國繼2019年嫦娥4號完成首度成功登陸後,相隔5年再度重返月球背面,而且這一次還將進行人類史上首次的月球表面採集任務。

本次任務是在5月3日於海南島文昌發射場以長征5號火箭搭載嫦娥6號發射升空,30天的航程中有約20天是以橢圓軌道繞行月球,並透過不斷微調尋找最佳的降落時機。

  • 中國探測器「嫦娥6號」發射 將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為了確保任務過程中與地球的通訊不被月球本身阻擋而中斷,此次任務還在3月就先發射中繼衛星「鵲橋2號」進入繞行月球軌道,負責擔任各項訊號的傳輸中繼站。

至於最關鍵的著陸過程,嫦娥6號必須先以「漸次剎車」方式降低相對速度,同時透過相機尋找著陸地區的安全降落地點。

在抵達著陸點的上空100公尺時,嫦娥6號會先靜止懸在半空中,在以雷射掃描確認地面障礙後,才開始以垂直方式緩緩下降。而著陸的瞬間嫦娥6號會關閉動力,透過緩衝裝置以自由落體方式抵達月球表面。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整個著陸過程必須在15分鐘內完成,而這段時間中嫦娥6號只有1次機會可以完成嘗試。

嫦娥6號預計會在月球背面停留2天,並以鑽頭和機械手臂進行約14小時的採集任務,最多將會收集約2公斤的塵埃和岩石。

此次降落地點南極-艾特肯盆地是超過40億年前因隕石撞擊月球而形成,深度13公里,直徑則高達2500公里。

美聯社引述新華社說法指出,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且最大的隕石坑,除了有望提供月球形成初期的資訊和演化線索外,原本位在月球深處的物質,也可能因為撞擊而出現在月球表面。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中國探測器「嫦娥6號」發射 將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
印度月船3號創全球登月球南極之先 尋水冰與地質分析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 啟動登月採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