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央廣高層人事,傳播學者:應比照公視透明度
《民視》副總經理胡婉玲接任《中央社》社長,作家朱宥勳請辭中央社董事,「賴友友」執掌國家媒體引發爭議。傳播學者和資深媒體人建議,擔當國之重器的《中央社》和《中央廣播電台》應該進一步媒體改革,具備類似《公共電視》等公廣集團有初步篩選程序,可以推薦、也可以自薦,確保跨黨派的組成,有競爭的過程,而且有國會監督。
胡婉玲接中央社社長,羅世宏:凸顯國家媒體的制度問題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在臉書上指出,「除了朱宥勳,能有更多中央社董事請辭抗議嗎?」有朋友誤以為羅世宏是《中央社》董事之一,鼓勵他公開辭職抗議。羅世宏說:「我很想,但無職可辭。」他認為這個人事案,凸顯國家媒體篩選制度有問題,希望更多董事辭職,除非更多董事陸續辭職,致使董事會無法運作,否則難以改變現狀。
羅世宏向《風傳媒》話,《中央社》社長和《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是國家媒體重要的職位,是由行政機關決定,而不是公開遴選,沒有多元光譜,缺乏國會監督,沒有競爭制度,缺乏透明度,又是同額產生,應當比照公廣集團制度,進一步媒體改革,應更加透明化、有競爭機制,且有國會監督。
羅世宏舉VOA美國之音為例,VOA是由全球媒體委員會所組成,經過公開遴選制度,國務卿是當然董事,六位董事需經國會通過。遴選VOA執行長是以公開方式,類似台灣的《公共電視》制度,確保跨黨派的組成,有競爭的過程,而且有國會監督。
李志德:中央社、央廣帶有黨政基因,公廣集團制度已民主化
資深媒體人、前公視新聞部經理李志德在臉書上也指出,看到朱宥勳發文辭《中央社》董事,就浮出一個念頭:「不辭職,他還能怎麼辦?」其實如果朱宥勳不是在《中央社》,而是公廣集團的話,他是有其它選擇的,但在《中央社》就沒有。所以「朱宥勳的沒有選擇,凸顯的是制度問題。」
李志德說,《中央社》社長和《公共電視》總經理,都是董事長提名,經董事會「同意」後任命,但兩者有所不同。在中央社,就是董事長提出一個人,董事們要就贊成,要就反對,反對還不夠就辭職。但在公廣集團(公視、華視、客台、台語台),它會是一場「二選一」或「三選一」的競爭性選舉。候選人來自公開徵才,每人可以向董事提出書面報告,有口頭發表的時間,要接受現場詢答。
李志德表示,三家主要的公共/公有媒體間,《中央社》和《中央廣播電台》算是同一類,董事由行政部門直接任命,最高經理人由董事會任命;但《公視》(含華視)的制度就複雜得多,制度複雜,意味著它和行政部門之間的防火牆就高,夠高,才有機會阻隔政治干預。
回看歷史,《中央社》和《中央廣播電台》的制度都帶有黨政基因,但公廣集團的制度設計時已經民主化,設計時有一套較為理想的模型,原本就應該用公廣的制度拉動《中央社》和《中央廣播電台》改變,或者在數位匯流的時代,用一套更有公共性的制度整合所有的公共新聞機構。
李志德說:「改制度吧!必須改制度。這可能是這位的任命案對台灣公共媒體最大的貢獻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