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防災公園建置虛應故事 議員怒批「為設而設」

《圖說》<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陳俞融"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陳俞融;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陳俞融</a>等多位議員批評,<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台中市"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台中市;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台中市</a>不僅今年沒有在防災公園演練過,且防災公園設備不足,根本「為設而設」。(陳俞融提供)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陳俞融等多位議員31日在議會質詢,台中市目前有37處防災公園,但對於防災相關作為慢半拍,不僅今年沒有在防災公園演練過,北區英才防災公園的蓄水池,現況是一片積水,災害來如何因應?市府防災公園根本「為設而設」。市長盧秀燕表示,今年若沒在防災公園舉辦演練,後續也會規劃。

議員陳俞融說,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對於防災觀念越來越重視,台中市今年也發生4起四級以上有感地震。但社會局舉行的避難收容演練執行成果,共11場防災演練卻不在防災公園舉行,防災公園設置意義為何?

陳俞融指出,目前建設局於全市設置37處防災公園,但社會局身為避難收容演練督導單位,計有527處臨時避難收容處所,其中僅5處為防災公園,各局處對防災公園認知不同調,顯示在防災上,各局處仍是本位主義。

陳俞融還指出,北區人口密度為全市第一,每平方公里達2萬735人,避難空間需求高,但防災公園之一的英才公園雖有10處避難設施位置,但避難設施之一蓄水池,目前卻是一片積水,痛斥市府建置不維護,根本虛應故事。質疑難道要災害發生後,才將積水處理,再讓災民使用水源?她更痛批,建設局於台中市設置共37處防災公園,但今年遲遲未於防災公園舉辦相關演練,顯示盧市府防災觀念落後。

市議員陳淑華、蕭隆澤、張芬郁、陳雅惠、謝家宜說,防災公園不要形同虛設,不是放了一個告示牌,寫了一些數據就叫防災公園,請負責的主管機關盤點整合,需要補充改善的設備要即時處理。陳雅惠更強調,近來兩岸關係緊張,大陸軍機不斷擾台,希望盤點避難收容處所,強化防災機能;市議員謝家宜表示,近年人口大幅移入的區域,市府建置的疏散避難地圖應適時檢討。

《圖說》台中市英才防災公園的蓄水池一片積水,議員陳俞融質疑「災害來如何因應?」(陳俞融提供)
《圖說》台中市英才防災公園的蓄水池一片積水,議員陳俞融質疑「災害來如何因應?」(陳俞融提供)

盧秀燕表示,台中市相關防災演練工作,規劃主題非常多,基於人力、物力考量,每次會有不同的災害主題規劃,上一次規劃地震防災演練,下一次就會規畫水災防災演練,今年若沒有於防災公園舉辦演練,後續也會規畫。

社會局指出,災害演練會視災害型態選擇適合地點舉行,如110年東勢區公所曾於河濱公園辦理土石流防汛演習等;因應災害類型多元,社會局未來也會督導區公所選擇適合場域進行演練。

建設局表示,針對防災公園告示牌標示,將持續優化改善,並檢討現有「台中市防災公園規劃指引」,邀請相關單位共同研議避難設施配置,並配合社會局等機關舉辦防災演練,讓台中市防災公園發揮最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