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砍人】喊犯行與精神疾病無關!專家憂「污名化」恐有連鎖效應

台中捷運昨日驚傳隨機砍人案,事發沒多久就傳出兇嫌疑似有精神疾病,精神科職能治療專家教授施以諾今(5/22)日提醒,絕大多數精神疾病與暴力行為無關,過度歸咎其病恐污名化,不利其他病友就醫接受治療。

台中捷運昨日發生隨機砍人案後,立即有消息指出,犯嫌有精神疾病,施以諾對此表示,看待精神科 「病人」 時,不要只聚焦在「病」而忽略「人」。有時犯行未必與其精神疾病症狀有關,而是與其本身的人品有關。

施以諾指出,事實上絕大多數精神疾病與暴力行為無關,不慎過度歸咎其病,可能會污名化其他有同樣診斷的人,過度污名化疾病將不利努力求復原的病患們之社會心理復健或勇於就醫。

施以諾建議,往後媒體或官員在專家們未確定犯案當事人之犯行與精神疾病間有關時,先勿多報導當事人的精神病史,以免引起社會不必要歧視。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日在媒體茶敘被問及此事也強調,過去長期以來,只有非常少部分犯罪者有身心相關疾病需要治療,多數跟犯罪無關。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簡任技正李炳樟昨日受訪也說,兇嫌目前被警察局當做刑事案件嫌疑人,至於犯罪的出發點為何、是否與精神疾病相關?衛福部無從掌握,只是《精神衛生法》有規定,犯罪當下的精神狀態,要經過鑑定才能起訴,要由警察去整個了解才能了解行為是否跟精神病有關。

李炳樟指出,因為犯嫌犯罪當下精神狀況很難認定,擔心大家對精神病污名化,媒體若沒有經過法院鑑定判決就報導與精神狀況有關,可以處負責人6至60萬元,如果是行政機關、法人團體等也會罰2萬至10萬。

更多太報報導
人工生殖法修法千份民調結果出爐!逾7成挺單身女性、同婚適用
高雄社宅問題多「一戶煎魚整棟警報大響」 市府處理態度消極挨轟
疫情期間偽造紀錄詐領防疫獎金 北榮神醫鄭宏志被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