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缺水危機

工商時報【鄭勝得】 中東與北非地區氣候極度乾燥、缺水嚴重,海水淡化成了取得水資源的必要手段。 ■In one of the hottest, driest places on earth, water is so scant it needs to be filtered from the sea. 中東與北非(MENA)是全世界最乾燥缺水的地區,這裡居住著全球約6%的人口,卻僅擁有1%的淡水資源。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加上人口增加與經濟成長的需求,中東與北非國家只好想盡一切辦法,包括海水淡化、抽取地下水等,試圖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 水資源供不應求 數百年以來,中東與北非地區深受缺水困擾。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14年最新報告顯示,該區共有13國落入「極度缺水」的狀態,意味著這些國家的民眾每人每年分配水量不到500立方公尺,如此貧乏的水量難以滿足家庭、農業或工業需求。 在這些極度缺水的國家中,有七個位於阿拉伯半島,此處以氣候極度乾燥、降雨稀少而聞名。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民眾從河流、地下蓄水層取用大量水資源,消耗的速度快於雨水補充速度,導致這些地區缺水情況加劇。 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IWMI)主管沙多夫(Claudia Sadoff)表示:「當你抽取地下水勝過雨水補足速度,蓄水層品質便會降低。但這並非不可逆轉,只要經過一年大雨,這些蓄水層便能恢復原樣。」 海水淡化昂貴 無力負擔 為了取得更多水資源,部分國家開始從事「海水淡化」(desalination)工程,藉由去除海水鹽分得到淡水。世銀預估,中東與北非地區約占全球海水淡化產能的一半,此區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市場。 全球約有150個國家實施海水淡化,而根據國際海水淡化協會(IDA)的估計,全世界超過3億人口依賴淡化海水滿足日常需求。 但這些地區的淡化工程大多依賴極為消耗能源的熱力發電廠,這些工廠使用石化燃料加熱海水,靠著海水沸騰蒸發凝結而提取純水。但此過程製造出大量二氧化碳,而海水蒸發後剩下鹽度極高的鹵水(brine)與化學物質,一旦排至海中將傷害海洋生態。 為了減輕對於大自然的傷害程度,部分國家開始嘗試以太陽能煮沸海水或利用逆滲透(reverse osmosis)分離法進行海水淡化。雖然太陽能蒸餾法所需費用較低,但部分貧窮國家仍無力負擔。 沙多夫指出,窮國可利用其他便宜的方法取得淡水,比方說,污水處理、地下水補給、地面收集雨水等。 沙多夫表示:「面對缺水狀況有三個應變方法,那就是提升用水效率、改變用水習慣,以及運用非傳統方式製造更多淡水。」 世銀報告發現,水資源供給不足與清潔衛生堪憂,導致中東與北非地區每年經濟損失高達210億美元。不乾淨的飲用水導致民眾頻繁生病,醫療支出攀升、生產力降低,甚至可能過早死亡。 世銀表示,在2050年前,氣候變遷造成的缺水問題,可能使得這些地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下滑約6%至14%。 專家警告,中東與北非地區人口攀升、經濟成長,加上氣候變遷加劇,導致當地缺水危機加劇,各國可能為了搶奪邊境水資源而交惡,政治衝突恐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