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男快艇闖淡水 學者:如果真是「潤」出來 中國海防也出現大漏洞

一名中國籍男子9日從福建駕駛快艇直衝淡水渡船頭,已被逮捕並移送法辦。(圖:海巡署)
一名中國籍男子9日從福建駕駛快艇直衝淡水渡船頭,已被逮捕並移送法辦。(圖:海巡署)


本月初一名中國籍阮姓男子疑因網路言論問題,駕快艇(鴻津號)直衝淡水河並聲稱要投誠,遭海巡署逮捕送辦,不但是今年第2起中客偷渡案,也引發外界對海防出現破口的批評。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教授認為,中國近期經濟低迷與社會高壓的確給了偷渡一個好理由,此外,他也表示,確實台灣海巡出現破口,但換另一個角度看,也同樣反映中國在邊境管控和海上防禦方面的不足。

中國籍阮姓男子6月9日駕著快艇穿越260公里海域,直衝淡水渡船頭,並撞及一艘交通船後,隨即被海巡人員逮捕與扣留船隻,並依《入出國及移民法》裁定收押禁見,但此案也隨即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與討論。

根據媒體指稱,駕駛快艇從福建漁港偷渡到台灣淡水河的阮姓男子,為福建寧德市房地產公司董事長,自稱因公司倒閉賴帳而被限制出境;也有媒體指阮姓男子是因在中國發表不利國家的言論,遭限制出境,才鋌而走險偷渡來台「投奔自由」等多種版本,讓該案更令人好奇其偷渡背後動機。

過去一年已18起類似案件且說詞一致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表示,海委會管碧玲主委6月11日曾透露,過去1年多已發生18起類似案件,其中一半以上有抓到,但也有一半案例,要透過人民報案才能破案,而阮姓男子案就是屬於失守案例。但由於這些人說詞均一致,「都說要來投奔自由,他們嚮往台灣自由的生活」,不排除是一種測試。

陳文甲指出,有鑑於本案地檢署刻正偵辦中,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目前尚難斷定該案有無政治因素,抑或台灣海防有無疏失,但若探究這些偷渡者「都說要來投奔自由,嚮往台灣自由的生活」說法為真,其實也可從當前中國內部經濟情勢不佳和社會壓力劇增的角度來探討,為何這些人甘願冒著橫渡海峽黑水溝的危險,拼命也要來台的原因與動機?

陳文甲指出,中國近來因為經濟成長速度放緩,尤其在疫情後,經濟恢復的步伐相對緩慢,許多行業受到重創,中小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特別是在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導致大量勞動人口陷入經濟困境,這是中國民眾因為生活困境而想「潤」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中國更加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問題,包括城市和鄉村之間、東部和西部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不足使得低收入群體面臨更大壓力,再加上生活成本上升,隨著房價、教育費用和醫療費用的持續上升,家庭負擔加重,即使是中等收入家庭,也面臨著沉重的經濟壓力,導致生活品質下降。

時機恰好中國經濟降溫也顯邊境管控疏漏

最後就是中國政府政策的高壓,嚴格的監控政策以及內鬥激烈,一年來已有兩位國防與外交部長被鬥下台,至今仍不知身處何方,讓社會環境更加壓抑與不安,個人自由空間受到限制,而對許多人來說,這種高壓環境導致了心理壓力的增加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種種因素交雜下,更使民眾想一走了之。

陳文甲認為,在上述經濟和社會背景下,部分人會選擇冒險逃離,用腳投票,尋求更好的生活也是可以想像,「投奔自由」的說法和理由也無非完全無法成立。

中國國際形象的再一次負評

值得注意的是,阮姓男子直闖淡水河口,除了台灣海巡管控出現漏洞外,其實阮姓男子能突破中國的海防,也顯示出中國在邊境管控和海上防禦方面的不足,這反映了中國內部在資源分配和管理效率上的問題,也突顯了制度性挑戰。

陳文甲強調,這次事件不但是兩岸海防管控問題,其實也對中國的國際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同時讓外界對中國內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產生更多關注,並對中國的政策進行反思,促使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國防和安全體系進行重新評估。

而台灣方面在這次事件除揭示台灣海防或有漏洞,相關單位必須力求檢討改進外,也可從事件中反映出中國內部經濟和社會的壓力,暴露中國更廣泛的結構性問題,進而影響到兩岸關係的互動互信,更值得政府「超前部署與審慎因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又是中國「三無」漁船越界作業 澎湖海巡查扣人船
1至6月驅離835艘越界中國船 海巡:堅定執法
中國新規懲治台獨 卓榮泰:藉法治不完備侵犯台灣民主是天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