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無人車大戰正酣!Waymo日均單量8千破紀錄緊追蘿蔔快跑 專家籲陸加速政策開放
最新數據顯示,谷歌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旗下自駕公司 Waymo 在 8 月於舊金山的日均服務量已超過 8800 張單,遠超計程車同期工作日的日均 6307 單量,專家認為這是個歷史性的轉折時刻,除代表美國自駕發展達到新里程碑外,也代表美國市場無人車接受度達到前所未有高度。
中國科技媒體《新智元》報導,市場認可帶來的連鎖式效應下,投資機構將更堅定加碼自駕領域,各企業都將獲得更多資金,用於技術研發、測試和規模化生產,政策上的相關法規也會加快完善,為企業提供更寬鬆、開放環境。美國自駕技術在此雙重推力下將快速反覆運算,保持全球領先。
與此同時,這一事件也再次將全球 AI 的競爭推向高潮,在自駕領域,中美兩國正在進入決勝時刻。
Waymo 自今年 3 月起在舊金山半島擴大服務範圍,6 月再次獲批在舊金山全市提供服務。出人意料的是,該公司服務規模快速增長,每周單量半年內翻三倍,從每周 5 萬直接飆高至每周 15 萬單。
到了 9 月,Waymo 正式官宣與 Uber 合作,推動無人車隊大規模落地,加速商業化佈局。不僅如此,Alphabet 還在加大對 Waymo 投資,為進一步擴張,研發自駕技術注入新的動力。半個月前,這家公司剛宣佈完成 56 億美元的 C 輪超額認購融資,這也是 Waymo 迄今為止籌到的最大一輪融資,目前估值超過 450 億美金。
綜觀全球,美國已經為自駕大開綠燈,科技巨頭間合縱連橫,紛紛加碼佈局。德國、日本、英國等多個傳統車廠也已投入無人駕駛技術,從國家戰略層面上立法動作不斷,希望通過搶佔「制度高地」發展先機,而在中國,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如今仍是一片藍海。
全球自駕駛企業數量最多的兩個國家就是中國和美國,誰能率先跑通並建起產業鏈,誰就能定義賽道,向他國輸出技術產品。誰先搶佔先機,誰就能佔據主動權。
就在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加大 AI 自駕領域布局,中國玩家也已經有一位「上桌」,那就是百度 (09888-HK)(BIDU-US) 旗下的蘿蔔快跑。
憑著對產業異常敏銳的嗅覺,百度自 2013 年就一直在堅持壓強式、馬拉松式的研發投入,在 AI 和自駕領域累計研發投入近人民幣 1700 億元,多年投入下也讓蘿蔔快跑成為中國唯一一家能夠做到規模化、常態化測試的企業。
2022 年,百度率先發佈無方向盤的無人駕駛汽車,到了去年 10 月正式宣佈使用大模型重構自駕,今年 5 月又發佈全球首個支援 L4 級自駕大模型 Apollo Auto-Driving Foundation Model,率先實現大模型在自駕領域技術應用突破。
從技術創新到落地應用,蘿蔔快跑正打造中國自駕領域的新標杆。截至目前,蘿蔔快跑服務涵蓋全中國 10 個以上城市,並在多個城市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蘿蔔快跑在第二季交出最亮眼的成績單,1 天 1 萬單,累計服務超 700 萬次,單季訂單創新高,增速仍舊加快。
不過,雖已拿下 10 城,但隨之而來,如何能在全中國展開服務便是蘿蔔快跑最大問題。
不同於洛杉磯和舊金山半島允許 Waymo 全區域全天候商業化營運,中國大部分核心城市對 Robotaxi 開放力道仍顯不足,多為限定區域和時段的小範圍應用,如此下去恐跟「洋蘿蔔」們差距拉開。
因此,如今的時間已經很緊迫,中國恐須在政策上迎頭趕上。事實上,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就有多位代表委員呼籲,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對自動駕駛大力支援,探索更大範圍、更廣空間和更多場景應用,顯然大家已看出今日中外自駕競爭,不但包括技術競爭,比拼的也是政策創新,以及政府支持企業的決心。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