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植物保護製劑 成功對抗火鶴花的世紀黑死病
火鶴花一旦感染細菌性葉枯病,農民束手無策,損失嚴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選取對植物病原菌具抑制作用的中草藥材,藉由萃取與配製程序成功開發一種中草藥植物保護製劑,並經研究人員與農民實際於田間驗證,防治火鶴花炭疽病與細菌性葉枯病的功效良好,有助增加農民收益。
炭疽病與細菌性葉枯病使農民損失慘重
根據農糧署104年的統計資料,臺灣火鶴花的栽培面積約有189公頃,為第三大外銷日本之切花,但近年來產業遭受炭疽病與細菌性葉枯病的危害,栽培面積及切花品質逐年下降,使得外銷產值由101年的1億7千7百萬元降為103年的7千6百萬元,其中炭疽病尚可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然而細菌性葉枯病則多因抗藥性的問題而難以防治,被稱為火鶴花栽培的世紀黑死病。
火鶴花感染細菌性葉枯病情形遍佈全臺
該病害最早在1960年的巴西火鶴花上被發現,並隨即於1972年在夏威夷Kauai島的火鶴花上現蹤,至1980年則已傳至夏威夷火鶴花的主要栽培區-大島,並在 1987年時爆發大流行,引起栽培業者極度恐慌,造成夏威夷的火鶴花產業一落千丈。1982年後,在許多火鶴花及觀葉植物栽培的地區,均相繼發現此病害,包括佛州、加州、波多黎各、委內瑞拉、牙買加、菲律賓、大溪地島及臺灣等地。臺灣自1991年在南投縣種植的橘色系火鶴花上發現細菌性葉枯病後,該病的足跡早已遍佈全臺的火鶴花產區,並造成切花產量損失與品質下降。
持續開發天然植物保護資材來防治病蟲害
農試所表示,該所在開發天然植物保護資材、防治作物病蟲害上的研究從不間斷,多年前由上百種中草藥材中,選取對植物病原菌具抑制作用的藥材,藉由萃取與配製程序,開發一種中草藥植物保護製劑。例如在炭疽病的防治上,經由噴施中草藥植物保護製劑1,000倍稀釋液後,發病率可由20%降為2%;而在細菌性葉枯病的防治上,持續噴施中草藥製劑1,000倍稀釋液後,發病率可由原來的25%降為4%。
中草藥植保製劑病害防治效果良好
農試所在102年於臺南市六甲區火鶴花栽培田,施行中草藥植物保護製劑田間藥效試驗,發現可有效降低炭疽病與細菌性葉枯病的蔓延,並於103年5月起進行長期的田間試驗,配合清園及拔除病株的管理方式,在經過二次梅雨與颱風季節的考驗後,證實持續噴施中草藥植保製劑,可有效保護植株免於該二種病害的危害,全園發病率低於1%,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