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南海主權爭端:美中暖戰下的區域衝突/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Women and cowards may die on land, but the sea is the grave of the brave.』John Dryden,英國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

中國於2023年6月15日時正式執行一道通稱「中國海警局第1號令」的部門規章:《海警機構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同時也是中國海警局依照《中國海警法》授權,制定出台的首部關於海上維權執法工作的規章。藉此抗議並準備拖走菲律賓為宣示主權,鑿沉並放置在仁愛礁(中國稱中業島)長達24年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

「中菲的南海主權堅持」
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同時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及尚未大量開採的天然氣資源,對於海權國家以及鄰近此區域的國家而言,南中國海的戰略地位在於國際價值與龐大的商業利益。

南海區域,關係到中國邁向海權國家發展和區域安全穩定。為配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外交戰略,再現大明風華,中國國防部將該區域所屬的各島礁進行填海造地,將其變為海上長城的軍事政策。堅持並主張「九段線」的主權,以及強調該區域的「歷史權利」,更加突顯不容其他國家干涉中國於南海的核心利益。

而菲律賓則是基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為依據,主張自己在南海擁有200浬的經濟海域,否認中國的「九段線」和「歷史權利」。亦認為中國在南海區域的任何活動,均為侵犯其領土完整、主權權利和漁業資源等。近年,菲國與中國在仁愛礁(中業島)、黃岩島等島礁海域的摩擦及爭議,逐漸不斷升溫。其中,諸如向海牙法庭申請島礁仲裁案、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發表抗議聲明以及派遣駐軍於爭議的島礁上,以上種種行徑,均為菲國表明南海主權的堅持立場。

「代理人衝突的南中國海」
身為美國在東南亞最忠實的代理人,菲律賓在維護歐美等西方諸國於南海的利益以及配合印太戰略的種種行為,雖談不上完美,但也確實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美國雖沒有直接參與南海主權爭議,而是以「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縮寫FON)」為名,對中國在南海及東海的相關活動進行干涉及牽制。同時以維持「區域穩定」名義下執行,並支持菲律賓對南海立場的主張,提供軍事、經濟及政治等方面的援助,便是美國在印太戰略中計畫的一環。

本次事件的主角「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也是美國以菲律賓為馬前卒,對中國的一次測試與打壓。倘若對菲國出手,就是對美國不尊重,屆時有極大的可能,將針對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戰略,在國際上更進一步地的實施相關制裁等警告聲明,迫使中國減緩對南海的主權堅持。

而中國依《海警機構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派出大量船艦接近仁愛礁(中業島)一帶,則是回應以及對美國的再一次警告。切勿過於干涉中國及他國內政,以避免日後擦槍走火,將暖戰行為提升為熱戰活動。

中菲南海主權爭端,說穿了就是一場美中暖戰遊戲的延伸。因為在中菲衝突的背後,存在著中美兩國在南海的戰略意圖以及相互抗衡的影子。

中國,利用菲律賓來展示自己的強大,並試圖破壞美國在南海區域的影響力。菲律賓則是利用美國來抵禦中國的威脅,並試圖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和保障。反觀美國,縱使印太戰略初見成效,但仍要利用中菲爭端來持續牽制中國,以維持自己在南海的優勢以及海上霸權的地位。

這場遊戲有可能升級成真正的戰爭嗎?筆者認為取決於三個條件因素:其一,中菲雙方是否能夠通過對話和談判,找到彼此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其二,美國是否能避免過度干涉,而不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彈;其三,與南海共鄰的國家是否能發揮建言角色(如新加坡),促進區域合作和穩定。

即便如此,只要中國不停止對海上擴張,上述的三個條件因素即使能得到正面的回應,南海的主權爭議與衝突就不會有停歇的一日,至於是否演變成無法收拾的災難,則是一個未知的變數。(照片示意圖,翻攝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