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及針灸 改善遲緩兒認知/肌力

雷射針灸具非侵入性、無痛、安全、省時等優點,適合小兒、身體虛弱、易暈針等患者。(記者葉進耀攝)
雷射針灸具非侵入性、無痛、安全、省時等優點,適合小兒、身體虛弱、易暈針等患者。(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兒童發展遲緩是指在認知、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或可預期出現異常的情形,須經由專業醫療評估確認。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蘇泓文說,中醫經由藥物及針灸治療可有效達到改善認知、增強肌力等效果,改善兒童發展遲緩狀況。

蘇泓文表示,一般來說,若發展與正常孩童之功能相差25%以上則會被認為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多樣且複雜,目前已知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為最大,而環境因素包括後天營養、家庭及環境刺激等。根據WHO統計,發展遲緩兒的盛行率約為6至8%,不在少數。因此非常依賴結合早期通報、醫療、學校與家庭的早期療育等的照顧及評估系統。

他說,兒童發展遲緩屬於中醫古籍所載「五遲」、「五軟」的範疇。宋代《小兒藥證直訣》記載「五遲」有立、行、語、髮、齒遲等;「立遲」與「行遲」是動作發展遲緩,「語遲」指語言發展遲緩,「髮遲」為初生時沒有頭髮或非常少,隨年齡增長頭髮仍稀疏難長或不濃密,「齒遲」指一般嬰兒6個月至8個月大時開始長牙,大約到2歲半至3歲時會長齊20顆乳牙,若1歲仍未出牙、或數量甚少,就是屬齒遲。而「五軟」,則是指小兒頭、項、口、手足、肌肉軟,極度符合現今對於兒童發展遲緩的症狀觀察。

蘇泓文醫師表示中醫透過「藥物」及「針灸」兩方向來治療「五遲」、「五軟」等兒童發展遲緩狀況。臨床上可使用健脾、補氣、滋腎,甚至通竅、醒腦等相應的藥物來治療。而可以透過針灸刺激頭部、四肢之穴位,達到改善認知、增強肌力等效果,增進發展情形,若兒童不適用實體針治療,可改為更安全的雷射針灸,具有非侵入性、無痛、安全、省時等優點,非常適合小兒、身體虛弱、容易暈針等患者。除發展遲緩外,亦可廣泛應用於小兒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