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速」副教授,如何跑出新巔峰?

 2018 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 60 公尺決賽,著紅衣者即為蘇炳添。(圖片來源:filip bossuyt@wikipedia CC BY 2.0)
2018 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 60 公尺決賽,著紅衣者即為蘇炳添。(圖片來源:filip bossuyt@wikipedia CC BY 2.0)

作者: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本屆東京奧運在 COVID-19 疫情籠罩下落幕,中國國家代表隊整體成績似乎不如預期,特別是羽球、桌球等傳統金庫的優勢沒有完全發揮,使得中國國內對東京奧運氣氛呈現詭譎之勢,關注程度遠不如 2016 年里約奧運。

不過,本屆東京奧運百米田徑賽場上,又重新凝聚中國的討論焦點,尤其是蘇炳添回春又神奇的表現。

作為中國現階段最知名的短跑名將,素有「蘇神」之稱的蘇炳添,以 32 歲之姿在本屆東京奧運田徑百米小組預賽,以創亞洲紀錄的 9 秒 83 跑入決賽,決賽上依然維持 9 秒 98 的水準,奪得第 6 名。百米田徑素有「奧運會的皇冠」美譽,在這皇冠決賽上看到蘇炳添的飛速表現,大幅改變了外界對於亞洲人、黃種人能否競技此項目的評價。

蘇炳添除了是短跑選手之外,更是廣東暨南大學體育學院的副教授,於是「亞洲跑得最快的副教授」之形容,象徵是中國網民和暨大學生對蘇神的無比崇拜。

蘇炳添團隊研究:為何中國田徑短跑成績進步?

在 2019 年中國期刊《體育科學》第 2 期當中,蘇炳添團隊發表一篇名為〈新時代中國男子 100m 短跑:回顧與展望〉的文章,主旨為備戰 2020 東京奧運的艱鉅任務,以及中國當局標榜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需要,運用文獻資料調研、訪談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統,分析了近 10 年來中國男子百米短跑的成功經驗,提出了未來發展措施以及對中國競技體育的啟示。

在 2010 年,中國男子百米短跑的最佳紀錄是 10 秒 21;至 2015 年終於突破 10 秒限制,進入到 9 秒 99;2018 年更是達到 9 秒 91 的水準。

除了蘇炳添之外,同一時期亦有張培萌、謝震業等一批好手,也能突破 10 秒限制,蘇炳添研究團隊指出:得益於大批優秀百米短跑運動員的集中湧現,「良性團隊競爭模式」能提高運動員成績,團隊競爭也成為百米短跑發展的結構性措施。

於是,高水準競技體育,已非過往倚靠運動員天賦和教練水準,而是建立訓練保障體系的比拼。近年來,中國田徑協會逐步完善了短跑訓練保障系統,建立了由主教練負責的複合型訓練團隊,團對成員還包括助理教練、體能師、物理治療師、按摩師、心理諮詢師、營養師在內,並為複合型團隊配備了先進的訓練、科研、理療和康復儀器及設備。

除了北京的訓練基地外,為了避免季節和氣候變化對訓練產生影響,也為提高運動員適應國外比賽環境的能力,田徑協會還在南京、深圳、昆明等地建立多個短跑訓練基地,甚至還移訓到美國洛杉磯、鳳凰城等地,滿足運動員適應不同氣候變化和不同比賽環境的需要。

當中,頗值得被效法的模式是,中國田徑運動員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的住宿、交通、飲食、營養、康復、醫療等方面,均有專人進行管理和協調,且所有費用均由官方承擔,讓團隊能更心無旁騖地安心訓練。

外籍教練杭廷頓引入科學訓練理念

蘇炳添團隊在文章的自述中提到,2015 年蘇炳添雖跑出 9 秒 99 的佳績,但之後因成績一直無法突破而萌生退意,然,外籍教練杭廷頓引入科學的訓練理念,讓蘇炳添的成績得到逆勢突破的契機。例如:2017 年 11 月,蘇炳添與杭廷頓教練合作之初,該位外籍教練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乃參照「冠軍模型」的設計,對蘇炳添的體能和技術狀況進行全面的診斷、分析,讓 9 秒 99 的成績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然後,杭廷頓教練針對蘇炳添的體能進行盤點,如大腿後側肌群、踝關節力量不足;主動下地速度和發力速率偏慢;以及技術上調整起跑姿勢不合理、前 7 步步長偏小、扒地技術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節奏不佳等問題,制訂了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不過,即便設計了調整方案,運動員很難在執行上能照單全收,但這項課題攸關運動員能否延長生涯顛峰的關鍵。

所幸蘇炳添的自律和訓練態度,是中國田徑運動員中少有的,杭廷頓教練認為蘇炳添根本不需要教練去鞭策。這名外籍教練評價蘇炳添「太自律,而且太職業」,他身上具備的這些素質,是大部分中國運動員仍然要學習的。杭廷頓教練對蘇炳添進行言傳身教,培養運動員的職業素養,讓運動員知道如何合理飲食、規律睡眠、有效恢復,甚至是如何處理社會活動等。

除了運動員的自律之外,蘇炳添團隊認為短跑訓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運動表現能否提升,不僅取決於田徑的戰略、運動員的天賦、教練的水準、訓練的保障體系,也在很大程度取決於運動員自身素養。好的職業素養,可以保證訓練效果能最大轉化地朝向運動表現。客觀而言,飲食、睡眠、恢復、社會活動方面的自律是蘇炳添再次取得一定成績的重要原因。

蘇炳添團隊通過調研發現,中國部分大齡運動員存在過早退役的問題,不過隨著運動員身體條件的變化,訓練手段的科學化,以及傷病康復水準的提高,中國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不斷延長,且出現了即使大齡、依然創造個人最好成績的現象,如蘇炳添就在 29 歲時依然跑出 9 秒 91 的世界級成績,中國田徑界需要為大齡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提供平台。

展望未來:期待 10 秒限制持續被突破

田徑運動員過了 30 歲,就幾乎已是退役的階段,但蘇炳添並無因之前成績下滑選擇離開戰場,而是踐行科學化訓練理念,相信外籍教練杭廷頓的訓練觀念,參照蘭迪教練設計的「冠軍模型」對自身的體能和技術狀況,進行全面的診斷和分析,終究突破了顛峰、再創佳績,不管是亞洲人或黃種人,亦能在百米賽道上突破 10 秒領域的限制。

看到蘇炳添所創造的奇蹟,筆者亦希望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在黃金歲月中也能力破 10 秒之限制,並且未來能在國際賽場上達成創造 10 秒以內的優異成績,證明台灣選手也能辦得到。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亞洲「最速」副教授:近乎退役的蘇炳添,如何藉科學訓練跑出 9 秒 83 新巔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另類「模範少數」:奧運代表隊,打破他們只能靠學業出頭的刻板印象
「我寧可大家是因為我跑第一鼓掌,而不是跑最後」──短跑少女的奧運夢

作者簡介:

Mark Lin,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台大國企所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有感華人世界仍無法擺脫製造業思維的包袱,重視有形財富,忽視無形價值,宜自主建立一套世界觀及哲學觀。此外,體悟到凡事不能囿於兩岸關係的利益,台灣青年必須要培養全球化競爭的能力。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