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的傷痕與無奈

過去20多年裡,我曾多次親赴馬來西亞檳城,在老市區打銅仔街上有一座孫中山革命基地紀念館。中山先生曾5次來檳城,號召當地華僑華人出錢出力支持革命,推翻滿清。著名的329黃花岡之役即在此地籌畫,許多南洋華僑受其感召回到廣州,慷慨赴義,終底於成!打銅仔街也因此聞名於世。

這條街的英文名字是Armenian Street,命名於1802年。當時有許多亞美尼亞人風塵僕僕,千里跋涉,來到此地經商定居,並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教堂,一直到二戰前後才逐漸離開,人去留名。

亞美尼亞在高加索山區南麓,此地正位於歐亞交界處。西元301年,它以基督教為國教,是全球最早的基督教國家。它信奉的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派」,與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三大宗派不同,獨樹一幟。然而不幸的是,亞美尼亞也是一個離散的民族,長期面臨戰爭、屠殺、流浪、漂泊的命運。目前全球大約有1100萬人,但只有三分之一住在亞美尼亞共和國,其次約有200萬人散居俄羅斯各地,另外還有約50萬人留在美國。至於其他的亞美尼亞人分布在西亞、中東、歐洲、北美各地。在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的老城區,目前還留有一塊「亞美尼亞人區」。

過去100多年裡,亞美尼亞被鄰近的土耳其人驅逐、凌遲,幾至滅族。幸賴蘇聯庇佑而在外高加索地區建立了加盟共和國,並在1991年正式獨立。但獨立後它卻與周邊的亞塞拜然共和國爆發了多次戰爭。由於阿族與土耳其人同文同種,自稱「一族兩國」,在土耳其的支持下,位於亞塞拜然境內,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納戈諾-卡拉巴赫」地區衝突,在2020年11月10日宣告結束,其結果卻是亞美尼亞潰敗!

接下來,俄羅斯介入調停,原期望能息爭止紛,恢復和平。但是由於俄烏戰爭爆發,俄方自顧不暇。最近幾個月裡,阿方積極備戰,經過一日戰鬥之後,納戈諾-卡拉巴赫地區的12萬亞美尼亞人,再次被迫流徙!而原先建立的「阿爾查赫共和國」也正式宣告終結。這是一個不曾被各國承認的小國家,反映的正是亞美尼亞人的悲哀與蒼涼。

亞美尼亞原係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的成員國,對俄國依賴甚深。但在納卡衝突中,卻因普丁總統拒絕派兵支持曾積極推動「顏色革命」的親西方總理帕希米揚,結果卻是孤立無援,導致亞方慘敗,再一次面臨流離失所的噩運。

在地緣上,由於亞美尼亞是內陸國,被土耳其、喬治亞、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伊朗包圍,自西而東再轉向南,三面都被伊斯蘭世界所包夾。而其國內的親西方勢力也很難得到美國與西歐的大力支援。遑論收復失土,一決死戰。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說了一段大白話:如果你不能上餐桌,就將變成菜單的一部分。這正是亞美尼亞這樣的小國在大國博奕中不得不面對的無奈與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