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醫生教你打敗期貨風險

文.洪寶山

 

「我是一個期貨公務員,不能被貪婪淹沒」。

 

回顧2015年8月24日,由於美股及亞股持續重跌衝擊,投資人信心崩潰,台股出現「黑色星期一」。人稱「交易醫生」的徐國華在當時經計算後,除了原本在期貨市場賺的五百萬以外,加碼投入近二千萬資金。人算不如天算,因為3%漲跌停的計算失誤,二千五百萬在一個鐘頭內蒸發。徐國華坦然地說道:「就是一個『貪』字,覺得賺不夠,如果當時只用市場上賺的錢進場,即便停損算錯,也只會虧五百萬」,從此,改變了他對交易與金錢的看法。

 

期貨被誤解 善用風險變贏家

 

投資市場流傳著一個笑話:「股票輸了玩期貨,期貨輸了玩選擇權,選擇權再輸就玩權證」。一般投資人聽見期貨,普遍印象就是風險比股票大,徐國華認為這是對期貨的誤解,「期貨發明初衷是作為避險工具,怎麼會變成高風險的標的呢?」

 

箇中原因在於「槓桿原理」,期貨投資人使用少部分資金,控制極大的投資部位。徐國華以台指期為例,台指在一萬二千點時,政府提出的保證金約九萬元,也就是說,投資人可用九萬元操作一口二百萬的期貨商品,二百萬的商品只要有一%震盪,就是二萬塊錢的輸贏,將近是保證金的四分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槓桿放大了期貨的風險值」。

 

「利潤就是風險的泉水,風險越高,換得利潤也越大」,解開對期貨的誤解,投資人也能輕鬆掌握槓桿帶來的利潤。

 

首先,你要先學會「研究商品」。徐國華指出,股票和期貨K棒長一樣,但結構不同,股票有固定發行量,投資人透過認購股票進入市場,角逐有限的籌碼。反觀期貨並沒有限度,一組多空就會成為一個合約,再加上期貨操作有未平倉量計算,市場上一定是一多加一空才會是一口合約,所以兩者概念完全不一樣。

 

在期貨市場裡,空頭速度來得快,賺錢也很有感覺,多單賺錢費時相對較長,徐國華觀察到,許多人在股票失利後轉作期貨投資,一味做空,「因為散戶有做空很容易賺錢的想法,其實做空一點都不容易」。以過去的經驗來說,每一年除權息時,所有人會衝著價差四百點去放空,卻幾乎每年輸錢,行家稱其現象為「大笨蛋理論」,實際上除權息前三個月,大部分是多頭趨勢,只是散戶都覺得除權息後點數會蒸發,應該趁機放空。

 

「商品不一樣,操作方法就必須調整」,徐國華再度強調投資心態必須改變,台指期這類衍生性商品的設計,就是為了讓期貨賺錢,許多人輸到谷底才轉投資台指期,沒有去研究商品差異性,終其一生研究技術指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投資不僅是撒錢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交易心理學

 

坊間有不少技術指標教學,打開徐國華最新著作《100張圖學會期貨交易》反而開宗明義的告訴讀者,他個人並不使用技術指標,「我之所以提出『技術指標無用論』的原因是,多數指標開發是在日線層級,如果要使用在當沖交易,參數如何調整,是一大學問」。

 

徐國華笑著討平反並表示,所有技術指標都來自於價格,每一筆交易最先完成的是K棒,K棒之後才會有指標呈現,那投資人為什麼不直接研究K棒?甚至,「我們是不是應該直接研究價格?」他進一步作出解釋,研究技術指標會讓人上癮,一個指標不行,換兩個、三個加在一起用,然後覺得自己好棒。

 

但是,技術指標呈現的數據,可能是很久之前的標準。除非投資人可以研究到非常透徹,還能自行做預測,比別人早知道指標會出現什麼狀況,否則花過多時間在技術指標,可能會濫用,落入指標研究的循環,等研究完時效又過,不斷停留在舊數據,失去交易本質。

 

投資當然需要做功課,對於徐國華而言,比起研究技術分析或K棒,更重要是資金控管與交易心理的研究。去年日本股神CIS新書寫到:「致勝之道是考慮漸出的勝率以及『洞悉人心』」,完全呼應徐國華多年在市場上的研究,他認為從交易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我心理,如何處理交易過程中自我心理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如何覺察市場的變化。前者攸關停損點的設置,後者,則關係到如何在市場上比他人快一步做出「有優勢的決定」。

 

投資並非有錢就走,一股腦把錢撒入戰場,市場上每個數值呈現、投資人的恐慌指數等等,都是市場溫度,「當市場所有人在興奮時,代表其中必有問題」,台股指數有三大塊,分為金融、電子與傳產,只有金融漲停時,可能是在謠傳要與他國簽訂MOU,通常中國可能會阻止,現貨開盤前金融期貨就會漲停。

 

經驗老到的徐國華斬釘截鐵地說,與此同時,電子股權重比例最高,如果金融股、台指都漲停,電子股沒有漲停時,是不合理的現象,通常他就會直接放空。或許投資人很納悶,跟著明牌走不是最保險的嗎?

但投資不是蒙著眼跟著趨勢走,要觀察市場與國際走向,才能比其他投資人有贏錢的優勢,「所有人興奮的時候,我會放空,恐慌的時候,我會買進期貨,有點像逆向操作,但我敢這麼做,是因為緊密的觀察,跟著市場型態操作,要抓到不合理的因素在哪裡,才不會誤入歧途」。

 

停損也可以賺錢 學會認輸讓你橫行市場

 

投資期貨最常見的問題在於,股票和期貨之間的頻率不一樣,股票可能不會天天進出,但期貨交易幾乎天天進出,有時高達十幾、二十趟。徐國華認為,期貨就是標準的投機行為,做的就是短線價差,輸錢應該要立即停止,可是,期貨又把槓桿放大,前面提到過,一%的震盪可能就是幾萬上下,有多少投資人心臟能承受?在股票輸一塊,在期貨就是十幾塊,投資習慣改不過來,在期貨就會遇到小賺大賠的情況。

 

如同牌桌上的賭徒一般,投資人心態往往無法說離場就離場,怎麼運用風險才能避免在期貨慘賠?「成也槓桿,敗也槓桿」,徐國華點出投資人普遍是心理那關過不去,「當你手中握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棒時,會不用嗎?」政府雖然將期貨槓桿放大,投資人可以自己縮小,只是大部分的人為什麼會想要投資?因為想「贏」,所以不喜歡輸的感覺。然而,期貨交易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要學會「認輸」,古今中外皆然,不能認輸的人,大多被市場淘汰,1995年里森拖垮兩百多年歷史的霸菱銀行,2019年,杜總輝選擇權爆倉,都是因為不認輸。

 

當你不認輸時,不能再把失敗推託給期貨風險太高。要克服這個問題,必須認知到「停損也可以賺錢」。太多人看到自己投入股市資金虧損,就放著等反彈,深怕直接離場會「輸錢」,徐國華要大家反轉這個觀念,「停損之後同向進場」,假設投資人做多時行情往下走,價格下跌過程中先認賠出場,會先輸一小段,再從更低價位買回來,當股票反彈到原本價位時,就能賺到價差的部分,扣掉先前停損時損失的金額,整體而言還是賺錢。

 

有學員曾經挑戰徐國華的理論,如果停損後價格沒有反彈呢?他回應,即便停損後沒有反彈,比起那些沒有停損一路跌到谷底的人來說,誰會損失較多?想當然耳,提前離場即便有所虧損,卻未必是輸家。由此可推論出停損的奧義在於,第一,保護你的資金不要超額損失;第二,讓你取得更好的成本。

 

最後,徐國華提醒所有想加入投資期貨市場的讀者,「期貨市場唯一的關鍵就是要認輸,不認輸的人到最後一定是輸家,在市場越會認輸的人越活得下去」,如何在火燒之前趕快滅火才是將風險降低的關鍵,否則火大到不能撲滅時,也就只能逃命了!

 

※理財周刊1026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反全球化衝擊

◎封面故事>全球消費市場 五月有轉機

◎理財我最大>交易醫生教你打敗期貨風險

◎全球理財觀>高效運算需求拉升 企業加速數位化

◎企業巡禮>環境淨化機 全方位防疫標準配備

◎理周幫幫忙之產業見真章>雲端商機爆發 伺服器當紅炸子雞

◎房市觀察>台商回流效應 商用不動產還會繼續加溫?

◎房地產會客室>香港與台北市房價比較

◎理善大家來>關愛之家 讓移工寶寶獲得更豐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