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占兒少事故榜首 去年2.6萬人死傷

台灣平均每年2.3萬名兒童在交通事故中死傷,去年2.6萬人傷亡更是達5年來高峰,反觀新生兒數量已逐年減少,去年僅13.8萬人,等於去年傷亡人數占新生兒比重1成8,交通事故占兒少事故榜首,少子化下更顯兒童道安問題嚴重。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調查,7成學生由家長接送,5成不想自行通學,即受行人地獄影響。交通部長王國材坦言,兒童交通安全是政府責任,仍有努力空間,喊話別留行人地獄給下一代。

靖娟基金會4至5月針對22縣市國小學生與家長,以分層隨機抽樣抽選調查,共發5080張問卷,回收33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約66%。結果顯示7成學生為家長接送,5成不想自己通學,原因與道路被停車占走,行人走到車道很危險,部分車未禮讓行人等。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以花蓮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最高,苗栗縣最差,六都中台北市最低分。

王國材指出,父母駕駛汽機車載小孩須遵守安全座椅、安全帶等規定,許多孩子過馬路時被轉彎車輛撞傷,去年起執法調整更嚴格,各地已養成停讓行人習慣,也協助地方政府檢視校園周邊通學安全性,行政院也助攻改善通學步道、人行道闢建、騎樓整平、路口設施等,盼中央與地方合作整頓行人安全。他坦言,交通安全有很大努力空間。

交通微罪檢舉政策日前轉彎引爭議,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說,應回歸問題本質,這些違規究竟會不會造成更大風險,若反過來怪人舉發,交通不可能改善,參考日、美、德政策「罰單非常貴」,甚至上交通法庭,其實台灣法規已詳盡,問題是執行面,許多人收到罰單、出車禍才懂法規,整體社會缺乏尊重用路人觀念,需時間努力。

羅孝賢認為,交通事故占兒少事故榜首,昔兒童交通安全教育在校園幾乎僅有宣導,社會不太重視,交通環境對人也不友善,近年力推5階段課程喚醒大眾觀念,政府資源陸續投入,但家長身教最重要,違規都是成人,若連大人都沒風險意識,如何教育孩子。

看更多相關新聞
北市府:改善學校周邊動線
中市科技執法 去年取締近13萬件
大馬網紅遊台7天「沒想像好」見1景象是地獄
兒童交通調查 半數不想自行上下學「因車輛占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