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財經委副主委吳曉靈:影子銀行風險 需格外重視

工商時報【黃欣、李書良、楊日興╱北京報導】 中國金融市場風險升溫問題,近期引起外界關注。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委吳曉靈昨(9)日直言,「影子銀行的風險需格外重視」,尤其是資產管理產品隱藏的風險最大。她並預估,中國理財產品的規模約有60至70兆元人民幣。 稍早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特別提出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 對此,正在北京出席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的吳曉靈,昨日於受訪時解釋,影子銀行是指在銀行信貸之外的非銀行金融活動,有些有執照,有些則沒有。在中國,大量的影子銀行活動主要是來自有執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最容易引起風險的是資產管理產品,市場也叫做理財產品。 她表示,資管產品之所以容易出現風險有3點原因。首先是規則不統一,產品架構複雜,隱含了很多風險。其次是未對投資者進行篩選,因此出現投資選擇大於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問題。其三,產品資訊不透明、投向不清晰,難以對其風險進行判斷。一旦出現風險,有感染性和波及性,將會造成嚴重問題。 她指出,由於理財產品規模龐大,且橫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因此在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時,部分產品違約會出現很大的風險,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牽線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會」制訂資管統一標準的重要原因。 吳曉靈進一步解釋,未來建立的統一標準,必須堅持「穿透性監管原則」,也就是要能了解到最終的投資者,並且能穿透到所有產品內容。她並稱,監管內容中,主要是建立資管產品的綜合統計系統,了解產品的總量、關聯度、槓桿水準、資金投向。在全盤了解後,才能化解資管產品風險。 對於中國政府正在制定中的統一監管規則,吳曉靈認為,有針對性但也有不足。吳曉靈表示,資管產品本身是一個信託產品,屬於一種信託關係,在法律上應該歸類於證券商品。她表示,目前金融業普遍綜合經營的背景下,交叉經營的資產管理產品應該按照法律屬性,交由證監會統一監管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