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寶寶首破萬 每18名嬰兒就1個

生活中心/謝宛真報導

台灣社會雖走向少子化趨勢,仍有不少夫妻想盡辦法,一心期盼懷上親生骨肉。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2018年台灣首度超過1萬名「人工受孕寶寶」誕生,換算下來,該年度平均每18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人工受孕寶寶;而台灣接受人工生殖手術的女性平均年齡,在2018年升至37.3歲,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2018年每18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人工寶寶。(圖/Pixabay)
2018年每18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人工寶寶。(圖/Pixabay)

國健署近日公布《民國107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指出2018年透過「試管嬰兒」等人工生殖治療技術(ART)生產的嬰兒,共計1萬236人,其中男嬰5349人,女嬰4887人,男女比例為109:100;進一步觀察,有74%是單胎生產、25.8%為雙胞胎、0.2%為三胎生產。

雙胞胎約佔四分之一,仍以單胎為大宗。(圖/翻攝自國健署網站)
雙胞胎約佔四分之一,仍以單胎為大宗。(圖/翻攝自國健署網站)

我國《人工生殖法》規定,只有不孕夫妻,且女方能以其子宮孕育生產胎兒者,才能進行人工生殖。國健署報告顯示,2018年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術的婦女以介於35到39歲之間者占最多數,為39.2%,其中又以35 歲婦女最多,其次為36歲婦女。

然而年齡是殘酷的,報告數據清楚顯示,懷孕率及活產率在34歲以後,會隨著接受治療者女性的年齡增加而下降。

根據報告資料,從1998年到2018年我國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婦女年齡有逐年增長趨勢,若以年齡平均數來看,2018年為37.3歲,2017年為37.2歲,2016年為36.8歲,增幅不大;但若跟20年前、也就是1998年的年齡平均數32.7歲相比,足足增加4.5歲。

女性34歲後,進行人工生殖的懷孕率、活產率隨年齡下降。(圖/資料照)
女性34歲後,進行人工生殖的懷孕率、活產率隨年齡下降。(圖/資料照)

報告也列出2018年施行人工生殖治療夫妻的「不孕原因」前3名,第一名為卵巢因素,占比31.5%;第二名為多種因素,占比30.9%;第三名則為男性因素,占比12.3%,而這3大不孕原因已持續霸榜近4年。

現代人習慣晚婚、晚生,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魏君卉即曾在臉書分享自己進修時,不孕症專家列出的「女性生殖力的10大殺手」,包括大濃妝、體重、抽菸、抽菸及二手菸、壓力等等,其中「年齡」是絕對因素,過了34歲卵巢功能就會開始衰退,因此,建議想有小孩的民眾能早點生育就盡早努力,不然可以考慮凍卵,而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和簡單的生活,也能保護自己的生殖力。

國健署《民國107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所使用的分析資料,係來自2018年全台88家人工生殖機構定期通報的資料,共計39840個人工生殖週期;而文中所稱的人工生殖個案以及所有分析數據,均不包含以AIH(Artificial Insemination Using Husband’s Semen,取出丈夫精子植入妻子體內實施之配偶間人工授精)方式執行之人工生殖。

求子的女性年齡,有逐年上揚趨勢。(圖/資料照)
求子的女性年齡,有逐年上揚趨勢。(圖/資料照)
台灣自1998年起20年間,接受人工生殖受術妻之年齡百分比分布。(圖/翻攝自國健署網站)
台灣自1998年起20年間,接受人工生殖受術妻之年齡百分比分布。(圖/翻攝自國健署網站)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台灣留學人數創10年新高 留美台人抖「暗黑真相」
「子宮頸遭堵」33歲OL下體飄臭味 陰道反覆發炎恐不孕
成吉思汗的神物!神秘古老藥材「沙漠人參」 傳言補腎壯陽
取名注意!男忌「動物」女忌「蟲」命理師:恐花心婚姻不順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7月尚未出現颱風 專家直言出現史上最晚7月颱「機率高」
衝台東看熱氣球「草地全垃圾」 網諷:台灣最美風景
「省電模範生」1天開12台風扇降溫 電費出爐網友都笑了
馬祖感覺無聊卻一堆人去? 內行曝「神優點」
熱傷害就醫人數暴增! 把握3要訣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