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電」一下 7旬婦隔天下床站立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國內半數60歲以上長者有退化性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最後一道防線,但術後腫脹疼痛使人卻步。振興醫院以定頻微電流共振治療止痛,術後「電」一下,7旬婦隔天就能下床站立。

今年75歲的陳媽媽長期為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兩膝軟骨早已磨損殆盡,幾乎無法行走,連強效止痛藥也不能緩解,家屬勸說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她聽朋友說術後疼痛及腫脹不適感,遲遲不敢答應。

陳媽媽在台灣並不是少數個案,依衛生福利部統計,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推估350萬人飽受其苦。58歲以上每5人有1人有關節退化,60歲以上約半數有退化性關節炎,70歲以上長者更有逾7成罹患其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包括膝蓋不當使用者、銀髮族等,其中女性族群大於男性,每6人有5人有此困擾,65歲以後,女性關節退化機率為男性的3到4倍。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表示,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會立即伴隨而來的傷口疼痛及下肢發炎腫脹,造成恢復期延長。

振興醫院骨科部搜尋資料文獻,希望找出替害怕膝關節手術術後疼痛的患者提供好的止痛方法,發現定頻微電流治療,對於術後傷口腫脹及止痛有很大的治療效果,而且能夠很快緩解發炎因子的生成,因此將此治療方式用於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發現有很大的功效。

所謂定頻微電流治療原理是,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屬於自己自然頻率,一旦細胞或器官發生問題,生病細胞頻率會錯誤,如果能由外在給予能原有特定頻率,可和病變組織產生共振,矯正受傷細胞,恢復成為正常細胞,治療受損織細胞及組織,解決身體的病痛。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祥霖告訴中央社記者,據臨床經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病人術後住院期間每天進行1小時定頻微電流共振治療,確實改善術後腫脹及疼痛。以下定決心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陳媽媽為例,術後隔天就下床練習站立,兩天後就開始練習走路。

黃祥霖說,雖定頻微電流共振治療完全沒有侵入性,但皮膚狀態不好的民眾非適用對象,主因是擔心長時間貼片引起過敏反應;另外,一般而言,這項治療需自掏腰包,但振興醫院已申請院內計畫經費,納入計畫患者無須針對定頻微電流共振治療額外付費。(編輯:管中維)1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