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電子耳」治聽損 彰基醫師、聽力師協助「重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彰基醫學中心舉辦人工電子耳補助計畫暨個案分享會,邀請接受手術與術後聽能復健的病友及家屬們,分享手術前的生活困擾,以及術後獲得「重聲」,與家人間的互動獲得改善及突破人生的困境,改寫生命的心情。

彰基成立電子耳基金會 協助聽損新生兒

彰基耳鼻喉暨頭頸部部長蘇金泉醫師表示,每年大概有2400位新生兒在彰基接受聽力篩檢,其中少部分的孩子是先天性聽損的表現。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電子耳基金會,進行政府補助外電子耳機體費用差額補助。最近一年已執行7例植入,術後成效都非常的良好。

人工電子耳 適用於極重度以上聽損患者

彰基耳科主任許慶輝指出,人工電子耳機體分成兩部分,內部的電極與接收器,須由受過訓練且獲得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手術植入;外部聲音處理器,須由聽力師幫忙開頻與調整。當助聽器的效果不佳或是聽覺波動導致聽語能力更差時,人工電子耳的植入預期將帶來更好的助益。

而人工電子耳適用於極重度以上的聽損患者、已戴助聽器三個月以上但效益有限,有意願積極接受術後復健等條件,必須經由醫療團隊詳細評估。若有聽覺神經缺損、中樞的聽覺認知系統異常、植入耳側的感染、耳蝸未發育完全,或其他資訊顯示不適合做中耳或內耳手術者,都不適合植入電子耳。

聽力師理解聽損者需求 進行語言評估與追蹤

彰基聽力師陳宜湧表示,聽力師在人工電子耳計畫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理解聽損者的需求,如果符合電子耳植入的資格,就會協助他完成政府審核的規定。此外,聽力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電子耳術後的開機與調頻動作,追蹤約一年半左右。

彰基語言治療師劉秀芬表示,人工電子耳患者在術前、術後會進行語言評估,後續會與聽力師合作確實地去掌握患者在術後開頻、調頻的聽力狀況,接著針對患者需求擬定訓練目標;更非常鼓勵家屬能夠一起參與治療,將所學到的語言技巧帶回家中,類化到生活上。

【延伸閱讀】

九成聽損不可逆!聽力師籲:早期介入可改善,配戴助聽器要及時

【微聽損專題】「微聽損」有機會恢復正常聽力? 聽力師:依原因而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1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