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團體提轉型正義4訴求 籲賴清德執政團隊就職前回應

人權團體提轉型正義4訴求,籲賴清德執政團隊就職前回應 。(本報資料照)
人權團體提轉型正義4訴求,籲賴清德執政團隊就職前回應 。(本報資料照)

520賴政府即將上任,民間推動轉型正義團體聯合聲明,呼籲轉型正義應「大步向前」,民進黨未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確實使行政院版草案推動立法的難度更甚以往,本屆立法院開議至今,轉型正義法案依舊銷聲匿跡。台灣人權促進會等民間團體共同提出四點訴求,呼籲賴清德執政團隊就職前應公開回應及承諾。

四點包括四年內完成轉型正義法制化、承諾轉型正義業務之各機關重要會議資訊及成果檢討等資訊公開、提高促轉基金於民間可近用性、強化公私協力及落實不待修法可先行業務。

數十個連署團體聯合聲明指出,2023年2月28日蔡英文總統在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家屬面前承諾,將盡力於當年完成轉型正義法制工程。然而至2023年底立法委員第十屆任期將至時,《國家轉型正義推動法》、《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等院版草案,卻為未送交立法院審議。選後迄今,有關轉型正義相關法案遲未於任期內送立法院之原因,依然未置一詞。對於長期投入轉型正義工作的公務員、研究者、民間團體、支持落實轉型正義政策的民意來說,令人遺憾。

回顧過去八年間,轉型正義工作的政府規劃與執行成果與社會期待存在明顯落差。呼籲新的執政黨切勿以立法院席次未過半等政治局勢為理由,放棄積極推展轉型正義業務、或作為轉型正義法制裹足不前的藉口。

他們提出出四點訴求,呼籲賴清德執政團隊就職前應公開回應及承諾,包括四年內完成轉型正義法制化,尚未完成的重要法制工作包含《國家轉型正義推動法》、《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識別及處置加害者專法、《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之修正或廢除,仍取決於新政府意願。若新政府有落實轉型正義法制化之決心,應公開承諾、帶頭推動。

至於承諾轉型正義業務之各機關重要會議資訊及成果檢討等資訊公開;他們指出,轉型正義業務不同於一般機關業務之劃分,具有跨部會協調、整合、監督、檢討需求。目前,轉型正義專辦業務散落於各機關,卻長期囿於各機關步調不一,乃至於資訊落差、難以協調,進而使成效不彰、民眾無感。光只有行政院轉型正義會報公開每次會議紀錄,遠遠不足以達成公開資訊以促進社會溝通效果。

對於提高促轉基金於民間可近用性、強化公私協力,他們指出,目前促轉基金多為支應原屬公務預算應支出內容,導致法定用途受排擠,亦不夠開創。政府應考慮設計可挹注民間轉型正義工作的獨立審議機制。

最後是落實不待修法可先行業務;他們強調,除行政院本部相關業務,法務部於平復司法、行政不法之不法樣態建構仍顯不足;政治檔案研究、建立不義遺址民間通報管道、審議機制,對顯然具有不義遺址價值的場址啟動保存活化、告示宣導,亦是文化部不待修法應先行推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