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二)╱投資餐館開分店 張祥華打造連鎖店傳奇

1984年張祥華用餐館打工所得的積蓄,再找親友合資湊了2萬美元,選在橙縣最南端的城市開了一家中餐館,主要是為了不和老東家燕京餐廳搶生意,隨後他又嘗試日式料理、泰國菜,在五年之內先後開了七家餐廳。

沒念過商學院的張祥華,憑著經驗摸索出經營連鎖餐館的基本原則,他發現地段越好的地區,人口密度越低,消費力也越強,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的郊區,擴張最好的方式不是擴大店面,而是多開分店。

1989年拿筷子中餐廳(Pick Up Stix)在南橙縣Laguna Niguel開設第一家店面,創業五年內迅速擴張,在南加州沿海一帶開了20多家分店。本著「維持現況就是倒退」的信念,張祥華還提出在2000年前增設50家分店的目標,他分析說,企業系統化經營的成本是固定的,分店越多經營成本也相對下降。

擴張分店 提拔員工獨當一面

張祥華積極擴張分店背後的動機也是為了激勵員工,他認為,鼓勵表現好的員工就是要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分店增加之後,提拔得力員工成為店長,讓表現好的店長進一步升任地區經理,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士氣與向心力。

除了建立一個強大的團隊之外,張祥華對於管理分店的工作流程、菜式品質、如何挑選分店地點都有一套完整的策略。拿筷子連鎖餐廳一直沒有向銀行貸款,而是以現有門店的利潤作為擴張新店的資本,張祥華認為,公司負債會有風險,一旦碰上經濟不景氣或是意外的災難,就會對企業生存造成威脅。

這家連鎖中餐廳以穩紮穩打的策略經營,創造直線上升的業績,開始有投資人及銀行提出收購計畫。1997年Ernst會計公司對其財務及企業進行整體評估後,將年度企業家獎頒給張祥華,肯定他創業及經營的成就。張祥華在2001年出售拿筷子連鎖餐廳給美式連鎖餐廳TGIF的母公司,並依合約繼續擔任該公司執行長到2003年。

投資飲料包裝及房地產都有成

自連鎖餐館業退休時,張祥華還不到50歲,在偶然的機會中碰到投資無菌包裝(Aseptic Solution)公司的機會,於是他轉入全新的行業,憑著觀察與分析的本性,逐步改進公司經營方式,讓公司轉虧為盈。即使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該公司營利仍持續增長,年度最高利潤曾達到800萬元。這家公司於2012年賣給愛爾蘭一家上市公司,迄今仍在原址持續營運中。

在經營連鎖餐廳時,張祥華經常親自去挑選分店地點,對商業房地產也頗有心得,他在2004年創立Zion Enterprise,將出售兩家公司的資金投到商業及住宅房地產,擅長重建價值被低估的區域,17年來經手的房地產開發案總額超過2億美元。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劉洪新殺孕妻將於8月獲釋 母親劉鳳雲堅強走出人生幽谷
紐約市長初選 亞當斯宣布勝選 得票率逾半
全美半數州確診增 馬州病歿者都沒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