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從學術到創業 台大教授徐丞志:如果不跳下來試試看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台大化學系教授徐丞志領導,協同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團隊共同投入研究腸道益生菌代謝物具有初步成果。(攝影 / 陳稚華)

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在超過50種疾病關聯性研究中,也顯示出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一種與人類共生的次世代益生菌)能維持人類腸道生態平衡,這些益處包括抗肥胖、抗第二型糖尿病、抗發炎性腸道疾病及抗老化等效果。

雷文虎克研發團隊由公司創辦人兼台大化學系教授徐丞志領導,協同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團隊共同投入研究腸道益生菌代謝物,解析出腸道菌保健的2個關鍵因素,一是腸道菌能否順利在腸道 「住下來」,二是腸道菌是否產生活性代謝物讓腸道「動起來」。

究竟AKK菌對人體健康還有哪些幫助?目前台灣法規有何限制?每個人都適用嗎?

研究:腸道共生菌對調控免疫、代謝、癌症、老化等相關疾病具關鍵作用

徐丞志先指出,團隊透過高解析質譜儀分析,找到關鍵菌種在腸道內產生的活性分子,再以膳食補充荔枝多酚和特殊胺基酸產生有益代謝物。

「為什麼這個菌有用?就是它有一個關鍵成分MTA,它是一個胺基酸下游的代謝產物。我們的paper算是第一個發現到為什麼腸道菌可以減肥,因為找到其有效成分,未來也能成為菌株改良和製成上重要的參考依據。」

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腸道菌期刊《Gut Microbes》發表,徐丞志表示,研究顯示在動物模型內,體重和內臟脂肪都有顯著下降,代謝性疾病指標也獲得明顯改善。

徐丞志也強調,研究指出腸道共生菌對調控免疫、代謝、癌症、老化和腸腦軸等相關疾病具有關鍵作用,並以自身的減重成果說明腸道菌群的具體成效。「在前導的人體試驗中,經過6週的治療介入,在體重與體脂率都有顯著下降,質譜分析的代謝性疾病指標也有普遍性的改善。」

質譜儀可以分析個人當下的身體健康狀況。(圖片來源 / 徐丞志提供)

為何AKK菌在台還無法上市?

徐丞志提到,目前是從台灣健康人群中篩選出110株「純本土」的AKK菌,並挑選出具備體重和血糖控制效果的「菌王」,現已建立全球最大「AKK菌」菌種資源庫,顯示巨大發展潛力。

但他表示,食藥署法規目前比較保守,台灣過去僅針對「糞便微菌移植」開設特管辦法,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所以針對傳統益生菌以外、不在正面表述、沒有食用紀錄的菌株,不能販售,但美國可以。」

目前團隊也積極在取得台灣本土的試驗數據,包含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

雷文虎克攜手醫療保健品,開發亞洲首款「次世代腸道益生菌」產品,進軍國際減重市場。(攝影 / 陳稚華)

徐丞志:期待政府大力支持次世代腸道益生菌產業 

談到創業心路歷程,徐丞志坦言創業跟學術很不一樣,「創業首先要看的還是市場面,從加入台大後那時候是陳良基當副校長,他一直主推研發成果要能應用落地,所以這對我來講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我自己在Stanford一年發現美國很鼓勵這塊,好的研發成果一定要找到能應用的場域。」

他提到這幾年諾貝爾得主像是量子點、生物正交等,都是先有具體的產業落地後才得獎,「如果自己不跳下來試試看都是紙上談兵,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

至於會選擇AKK菌,徐丞志表示,「是因為大家發現比較瘦的人體內的AKK菌特別多,創業不能選太新的東西,機制也相對清楚,且國外法規也陸續開放,所以選擇AKK菌。我回台灣後就一直跟吳明賢院長合作,因此要商品化就想先從這個地方切入。」

徐丞志分享從學界進入業界的創業心路歷程。(攝影 / 陳稚華)

他也強調,期待之後政府能大力支持次世代腸道益生菌產業,讓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日圓兌美元近34年低點 肥了外國遊客 一碗拉麵4年便宜26%
輝達市值3.34兆美元 首次超越微軟成全球市值最大公司
賴政府滿月內閣狀況多 郭智輝成政壇白兔 彭金隆差點被老柯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