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60歲...易步入自我封閉的生活方式 專家提3對策遠離孤僻性格

日新月異的醫療延長人的壽命,也重新改寫年紀的定義。研究數據顯示,現在60歲的人,體能和健康並不盡然一定衰老。不過有專家指出,60歲的人容易自以為老,不自覺步入自我封閉的生活方式,無形中衍生出他人口中「難相處」的孤僻傾向。

美國銀髮心理諮商網站的創辦人曼寧(Margaret Manning)說:「60歲,不代表你就是老、可以耍任性。」過了60歲,身體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健康狀況也面臨變化,但不見得連性格都跟著變得難捉摸、不好相處。

人生「60」才開始 計劃與實踐老後生活

「要通往老年,60歲其實是最佳的準備起點,到70、80歲還能保持好性格,以及穩定的健康狀況。」曼寧說,人過60歲,有意識的自我調整相當重要。教育學者沃斯柏格(Michele Meier Vosberg)以自己的姑媽為例,會不會變成「乖僻長者」,選擇權在於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姑媽常說,她的阿姨脾氣很怪,去她家都得小心翼翼,深怕她生氣罵人,當時她就決定,以後當別人的長輩時,絕對不要像阿姨一樣。」沃斯柏格觀察,孤僻的長者會拒人於千里之外,通常也不會是個快樂正向的人。

很少人願意孤單而沒人理會,但如果不曾意識到,孤單就會變成習慣。

快樂可以選擇 積極就能有改變

(中年過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以及保持社交活動,有助身心健康。圖片來源:pixabay)

曼寧提出3個對策,在進入60歲之後,讓身心靈保持平衡的狀態。

1.維持適合的體重和體態:減少日後身體的不適感與疾病。

2.積極學習新事物:讓心靈維持開放與彈性。

3.保持固定的工作時間:除了有薪職務之外,包括志工活動、社區服務,以及經營興趣。

(圖片來源:pixabay)

孤僻,並非年紀增長的必然結果,如果無形中已經帶來困擾,沃斯柏格歸納出以下的習慣指標,提供改變的解方。

1. 避免經常性抱怨健康問題

與親友討論身體問題,有時會得到溫情的回饋和有用的訊息。但如果太頻繁訴苦,非但無法解決,也對別人造成心理負擔。身體老化在所難免,在定期接受醫療追蹤的情況下,保持正面的態度,比抱怨有用。

2. 保持社交、增加戶外活動

不至於要到交遊廣闊的程度,但和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和聚會,或是透過網路結交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定期到戶外活動,可以增加生活樂趣,減少負面情緒的累積。

3. 培養並經營嗜好、學習新事物

學習有益腦部發展,減少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除了園藝、手作藝術、外國語、樂器、和運動等,現在許多熟齡大人還擅長使用電腦手機等3C設備,除了用通訊軟體,也能透過網路部落格,分享時尚穿搭、交流生活心得與心情。

資料來源:Sixty and Me、Huffpost

延伸閱讀:

晚年想過得快樂 「4本存摺」不可少

中年不代表貶值、單身絕非悲劇!一個人過日子 12項快樂祕訣你要知道

給50歲的你:經營快樂第二人生的7大祕訣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