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至」!中醫師教你簡易養生 4 要點,養好健康體質

國曆 6 月 21 日是夏至,是 1 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 1 天。夏至的意思,是夏天到了一個極致,白天時間即將從這天開始逐漸變短,準備近日秋天,而非夏天來臨之意。

崇學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鄭秉濠表示,根據《易經》中所提及:「午月之中氣夏至,對應之卦為姤卦,夏至過後,陽氣盛極而轉衰、陰氣初生,即初爻由陽爻轉變為陰爻」。

夏至養生 4 要點,養成健康身體

所以俗話說,「夏至一陰生」,說明夏至這一天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須特別留意養生保健,稍不留神,病戾之氣找上門。因此,鄭秉濠提醒用 4 個方法就能輕鬆養生。

  1. 天氣熱宜吃寒涼水果消暑

鄭秉濠表示,夏天是瓜果類盛產季節,如西瓜、香瓜等,而瓜類屬於相對比較寒涼之水果,不宜過食,適量為主。建議每週可吃 2〜3 次,每次約 2〜3 片即可。

  1. 飲食宜清淡少辛辣油炸

古有云:「冬至湯圓,夏至麵」。鄭秉濠說明,因這個時候的小麥是剛收成新鮮的,且帶有降火開胃之功效,所以可多吃麵。此外,因夏季悶熱,飲食上宜清淡,減少油炸辛辣之食物攝取。

  1. 多喝「益胃茶」清心益胃

鄭秉濠指出,夏季炎熱、心火為旺。但夏至過後,天氣會慢慢的步入秋季,秋屬燥,建議在養生茶飲方面可以喝所謂的「益胃茶」,來清心益胃,避免腸胃的負擔。

益胃茶
材料:北沙參 1.5 克、玉竹 0.8 克、麥門冬 1.5 克、生地 1 克、玄參 1 克、百合 1.2 克。
沖泡:建議採用約 800 毫升水量沖泡

  1. 善用穴位按摩養身

  • 神門穴:可安神寧心,清火涼營,清心熱,調氣逆。

  • 足三里: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

  • 陰陵泉:可運中焦,化濕滯。

中醫陰陽學說之概念,神門為手少陰心經之穴位、陰陵泉為足太陰 脾經之穴位,兩穴選擇以左邊為主。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選擇以右邊為主。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更多Heho健康文章

「夏至」到了!中醫師提醒三高族群可「喝 1 物」養護心氣

夏至熱病易纏身,中醫提散熱醒神 5 穴位養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