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把簾子掀翻了

[FTNN新聞網]主筆/單厚之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前天(19日)進行覆議案的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舌戰在野黨立委的同時,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內舉行就職滿月記者會,宣布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此舉隨即引來在野黨的批評,認為組織疊床架屋,賴清德將成為太上閣揆。

賴清德總統宣布將成立三大委員會,引來在野黨的批評,認為組織疊床架屋,賴清德將成為太上閣揆。(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宣布將成立三大委員會,引來在野黨的批評,認為組織疊床架屋,賴清德將成為太上閣揆。(圖/總統府提供)

立法院5月28日三讀通過國會改革相關法案,行政院6月6日決定提出覆議,並提出7大理由,但經總統核可後變為6項理由,大致包括:審議程序不符民主原則、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及備詢違憲、侵害人民基本權利、藐視國會罪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人事同意權不符。

當卓榮泰振振有詞為覆議案辯護時,賴清德的記者會卻重重打了行政院一巴掌除了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之外,總統府每一項都做得比立法院更過份。民進黨說沒有討論就不是民主,賴清德事前卻連民進黨立委都未告知,遠比立法院更黑箱;三個委員會沒有法源依據、沒有明確執掌,又和部會的職掌衝突,對行政院的侵害更甚,明確性、正當性、比例原則都更不足,而當總統把手伸進行政權之後,反而更讓在野黨要求國情報告常態化、即問即答的訴求變得合理。

三個委員會都由賴清德擔任召集人,委員會的副召集人則包括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政務委員陳時中等人。試問,當行政院副院長是委員會副召集人時,未來相關部會的閣員的閣員是要聽鄭麗君的還是卓榮泰的,政務委員陳時中和卓榮泰意見相左時,又是誰說了算;童子賢曾是賴清德總統原本屬意的閣揆人選,又一直力倡用核能,未來能源政策又是誰說了算。

對於外界的質疑,總統府以美國、日本為例,說拜登2023年在白宮成立強化供應鏈韌性委員會、日本2013年也以首相官邸為中心,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但美國跟日本一個是總統制、一個是內閣制,賴清德把兩個例子放在一起,豈不正證明了自己是「總統兼閣揆」?

綠營還以過去總統府也曾設過其他委員會為例,但無論是兩蔣時代的「光復大陸研究設計委員會」或是李登輝時代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基本上都是裝飾性質,不能真的運作、不能真有功效;陳水扁時代的「人權諮詢委員會」主要也是象徵意義,而且寫明了是「諮詢」。

而蔡英文時代的「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則是有特殊任務,廣邀社會共界共商行政部門不敢獨自解決的問題,事情告一段落就解散,而且召集人是當時的副總統陳建仁,而非蔡英文。一次拋出三個委員會,執掌不明又包山包海,疊床架屋又上下關係紊亂,賴清德絕對是史上第一人。

賴清德若是只成立一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或許還有可能是因為不敢拿掉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神主牌,想要藉外力來解決問題;但近日經濟部長郭智輝等相關官員一再因為反核態度不夠堅定遭到綠營修理,賴清德顯然是不準備在反核這件事上鬆口。若再加上另外兩個毫無急迫性的委員會,就只有擴權一種解釋了,賴清德明顯是希望透過三個無所不包的委員會,直接掌控所有的部會。

自從民國86年修憲廢除「閣揆同意權」之後,總統就被認為是「有權無責」,名義上行政院長仍是「最高行政機關的首長」,但所有權力都來自總統,成為總統的「執行長」。而賴清德又是史上最高調的總統,讓卓榮泰淪為史上最弱勢閣揆,甚至連執行長都談不上。

過去的總統,就像是「垂簾聽政」,前面坐著一個皇帝(行政院長),但其實事事都是自己決定。而賴清德甚至連這樣的形式都覺得不耐,直接把簾子掀翻,明確昭告世人自己手上有多大的權力。當賴清德連影武者都不願當,非要走到第一線展現自己的勇武時,離民眾期望的「全民總統」就越來越遠了,朝野對立也注定只會不斷升高,直到賴清德贏得全勝或是一敗塗地為止。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分析/各式傳聞滿天飛!閣揆之爭暗潮洶湧 賴清德能否找到自己的陳建仁?
分析/面臨新國會嚴峻挑戰 賴清德首任閣揆「打安全牌」還是迸「黑馬」?
觀察/「香格里拉」和黃仁勳來台旋風 給台灣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