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歐洲非常台灣 60場演出 明華園參與文化奧運

今年夏天的歐洲非常台灣,有60場演出參與文化奧運,包括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台灣參與文化奧運的新一波視覺設計,以TAIWAN的W發揮創意,利用W型五色彩帶,搭配「一同勝利」的英文口號Win Together運用,延伸設計同樣套用以串連兩個V表達「在一起」意涵的架構,推出珍奶、森林小火車、天燈、香蕉及藍白拖等系列趣味符號。

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將於7月26日至8月11日舉行,為突顯法國作為文化大國形象,法國在奧運前後期間辦理包含近2500項展演計畫的「文化奧運」,全力展現「力與美」結合。臺灣藝文團隊也將在巴黎拉維特園區設置國家專門展演場域,連續演出16天。今(26)日副總統蕭美琴特別出席記者會,為文化奧運國家代表隊綬帶,藉著頒發五色背帶,正式宣告團隊即將前往巴黎,期盼「讓世界看見臺灣」,並為參賽國手奧援。

綬帶儀式上,穿著彩虹顏色中的綠色到場的副總統蕭美琴說,「我一直相信要有綠色的葉子,可以襯托出更多美麗的藝術花朵」。蕭美琴說,今年是距離上次巴黎奧運的100週年,這100年來,可以讓台灣這座韌性、多元且自由的島嶼,推向國際舞臺,是大家的榮耀,也特別的有意義。尤其這次的奧運,台灣除了將展現運動選手賽場上的力與美,更第一次籌組大規模的國家團隊參與文化奧運,將透過藝文帶動更多民眾的參與,為奧運注入知性的能量,「這也是巴黎奧運最吸睛的亮點」。

蕭美琴說,文化部此次規劃以年輕、中壯世代、中小型的編制參與,演出的藝術家具備台灣團隊的靈活性、創意性,更各自展現其專業性,將呈現出臺灣長久以來自由、平等、族群、母語共榮的信念,以及台灣正在與全球共享多元民主、自由及平等的普世價值,這也是奧運競賽的價值。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說,走進會場時,「心臟都快跳出來了」,因為代表著台灣即將啟程,在世界的舞臺上,以文化藝術與各國相聚。「臺灣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區隔就是自由、民主」,李遠說,除了在巴黎文化奧運上,精選代表台灣不同世代、族群、語言、文化及跨性別的多元團隊,今年夏天,文化部也將帶領9個團隊前進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及德國杜賽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今年夏天的歐洲非常台灣,台灣將展現與世界共享、支持的價值」。

李遠也期許,藉由此次的參與,讓台灣參加奧運的途徑更加多元、寬廣,為國手壯大台灣的聲勢,並替藝術家打開世界的舞台。

文化部支持並籌組的台灣藝文團隊,也將自7月27日至8月10日連續16天,在巴黎拉維特園區設置國家專門展演場域,由22組表演團隊、120多名演出者、60場演出,參與文化奧運。「經濟讓國家強大,而文化讓國家偉大」。

文化部指出,16天的系列展演將以「自由之聲、島嶼風華、當代新藝、世界共融」為4大主題,編排近60場演出,並將放映文化部藝術銀行近300位藝術家的作品影像。22組團隊反映台灣當代的多元人文地景,也向自由、平等、性別、族群、母語、混種等價值致敬。包含「薪傳歌仔戲劇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秀琴歌劇團」、「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及「閩南嶼文化」,將展現台灣傳統戲曲與現代融合的當代樣貌;「三牲獻藝」則將電音與台灣廟宇音樂元素融合,提供不同的音樂體驗;ABAO阿爆將帶來結合R&B及電音,嶄新詮釋的排灣族母語吟唱。

特別的是,2024巴黎奧運也是首度男、女選手數目達到平衡的一屆,為一同倡議性別平權,文化部在團隊陣容上強調女力擔綱、超越性別,號召來自花蓮新一代的創作女DJ汝妮,演繹原民古調與電子音樂;「創造焦點」展現女性特有力量與美感的女子馬戲作品;還有在年初參加變裝界奧林匹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16季,並榮獲冠軍的國際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將率領瘋家的女兒們,化身寶島歌舞女郎演出。

「台灣文化前進巴黎奧運」主視覺。圖/文化部提供
「台灣文化前進巴黎奧運」主視覺。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會也同步公布台灣參與文化奧運的新一波視覺設計,以TAIWAN的W發揮創意,利用W型五色彩帶,搭配「一同勝利」的英文口號Win Together運用,屆時將融入展演場地景觀,連結奧運氛圍。此外,延伸設計同樣套用以串連兩個V表達「在一起」意涵的架構,推出珍奶、森林小火車、天燈、香蕉及藍白拖等系列趣味符號,推廣來自台灣、舉世獨有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