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攝護腺肥大1原因不敢處理 醫靠「無傷口術」解決困擾

男性過了50歲,多半數會有攝護腺肥大,59歲的劉先生就是這類患者,他的攝護腺約45克,吃藥治療半年仍還是覺得排尿還是不夠順暢,又擔心手術傷口會造成膀胱頸結疤狹窄、需要常回診手術,泌尿科醫師指出,近期的無傷口手術,不僅完全沒有傷口,也能保留性功能,避免逆行性射精等,可幫助患者改善攝護腺肥大。

據東元綜合醫院衛教資訊指出,攝護腺從青春期開始迅速生長,30歲時重量約20克,近50歲時約26克,之後以每十年增加6克的速度生長,超過50歲男性,攝護腺開始肥大壓迫尿道,造成小便困難,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通常和男性荷爾蒙變化有關,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開業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在臉書粉專「泌尿科呂謹亨醫師 - 大亨醫師」提到,患者劉先生服用攝護腺肥大的藥物約半年,仍覺得排尿不夠順暢,又不想每天吃藥,加上得知去年做完攝護腺刮除手術的親戚,因為攝護腺手術傷口發生膀胱頸結疤狹窄,過幾個月小便又開始變慢,所以需要定期回診接受膀胱頸狹窄切開手術,所以一直不敢開刀處理。

呂謹亨指出,傳統攝護腺肥大手術治療,通常都是拖到攝護腺非常大顆,造成嚴重的排尿問題才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刮除術」,但膀胱甚至腎功能,在這個階段,通常都已造成一定的傷害。

呂謹亨說,傳統手術方式是用電刀,一片片刮除阻塞的攝護腺肥大組織,傷口範圍大,手術出血量較多,且手術時間長;後來進步到「鐳射攝護腺剜除術」,出血量大幅減少,但依然要等傷口慢慢癒合,文獻指出,兩者都有一定機率會造成難以處理的併發症,如發生率約6至7成的逆行性射精、發生率約1%至9%的膀胱頸或尿道狹窄等。

膀胱頸狹窄發生機率跟攝護腺大小有關,呂謹亨表示,根據文獻,大約30到50毫克,也就是中小型的攝護腺,在攝護腺刮除術後發生狹窄的機率較高,較小的攝護腺,術後傷口較容易靠近沾黏在一起,在傷口癒合的過程,如果病人體質較易有肥厚的疤痕,發生膀胱頸狹窄的機率較高;尿道狹窄跟手術時間長短也有關係。

呂謹亨指出,目前已發展出新的治療手法「攝護腺拉提術」和「水蒸氣攝護腺消融術」,手術完全沒有傷口,又能完整保留泌尿道黏膜,且手術時間短,避免膀胱頸或尿道狹窄。

呂謹亨說,新式手術時間短,能保留性功能、避免逆行性射精,不用擔心攝護腺尿道傷口結疤狹窄的問題,可以早期治療,不用等到很嚴重時才處理,適合攝護腺大小介於30至80毫升、或想要保留射精及性功能、麻醉風險較高等族群,需要跟熟悉新式手術技術的醫師進一步討論評估。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日本獵奇「乳頭酒吧」!1200元起美女陪酒合法摸胸 須嚴守3大規則
長太精緻!日本美少女「完美到被誤認AI」意外爆紅 本人公開真面目
台大醫申請入學「棄英改社」 名醫校友指另1科也該改:避免天才全擠窄門
前夫外遇她背巨債!白家綺再曝「不堪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