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再起 中國自詡和平締造者被打回原形

中國近年來積極扮演中東外交要角,成功調停沙烏地阿拉伯和宿敵伊朗恢復邦交後,看似在這個美國長期深耕的地區大展身手。然而,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Hamas)突襲以色列、爆發震驚世人的中東戰火,已讓中國自詡的全球和平締造者角色被打回原形。

抗衡美國 競逐在中東影響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尋求扮演全球和平締造者的角色,提議在烏克蘭停火、並協助長期競爭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達成外交休戰。在嚐到調停成功的果實後,習近平6月在北京接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表明他願在化解衝突中「發揮積極作用」。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指出,美國數十年來一直是中東地區的斡旋者,如今中國也把自己定位為中東地區的調解人。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報導,受到1960和1970年代的毛澤東思想與解放運動影響,中國和巴勒斯坦的關係由來已久。早在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就在中國設立外交機構,在那些年代裡,北京武裝並訓練巴解組織與其他的巴勒斯坦武裝團體。

兩頭交好 高舉兩國方案大旗

中國對巴勒斯坦的支持在1980年代發生轉變,當時不那麼激進的北京和以色列走得更近,並在1992年建交。在那之後,中國支持「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也就是劃定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和加薩走廊(Gaza Strip)為巴勒斯坦建國範圍,和以色列和平共存。

在與巴勒斯坦交好的同時,中國也和以色列維持密切的經貿、科技往來。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先前傳出將訪問中國,顯示與北京關係友好─儘管專家認為,尼坦雅胡看似向中國傾斜,其實旨在向華府發出「我還有其他外交機會」的訊號,藉此表達他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不滿。

在哈瑪斯突襲事件後,中國在最初的溫和聲明中呼籲各方冷靜、停止敵對行動。在訪問北京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直言,對中國的以巴衝突聲明感到「失望」後,習近平強化了譴責「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與攻擊」,但仍未具體點名哈瑪斯。至於中國官媒也強調保持中立的必要性。

規避限制 以國科技至關重要

彭博社(Bloomberg News)報導,中國確實有理由在這場衝突中保持平衡。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顯示,北京去年和以色列的雙邊貿易總額約達221億美元。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國家安全研究所6月的論文指出,以色列對中國出口的半數以上,是包括微晶片在內的電子元件。在美國呼籲夥伴限制北京取得尖端技術之際,以色列的貿易對中國至關重要。

習近平試圖抗衡美國的限制,讓他越來越擁抱中東國家。他在8月主導了金磚國家(BRICS)集團的擴張,將沙國、伊朗、埃及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納入其中。在這之前,遭受美國制裁的伊朗宣佈將加入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至於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領袖,也力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論壇。

然而,這場突襲事件爆發後,北京先前透過調解所反映出的中立影響力,已大大削弱。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專家費蓋羅亞(William Figueroa)表示,和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願意前往中國實現共同目標的情況不同,以色列既沒興趣也沒動機要邀請北京斡旋任何形式的協議。

處境棘手 中國處於尷尬時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專家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則認為,哈瑪斯突襲以色列給習近平帶來了尷尬時刻。「北京已經開始把自己描繪成全球參與者,你會期望他們提供一些解決之道,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提供任何東西」。

正如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前官員何瑞恩(Ryan Hass)所說的,這場危機暴露出中國影響力的侷限。震驚世人的中東戰火把中國誇誇其談的全球和平締造者角色打回原形。對以色列來說,除了對哈瑪斯的全方位嚴厲譴責之外,任何其他說法都不夠,但中國如果採取強硬立場,可能會激怒他們的阿拉伯與伊朗夥伴。

棘手的處境迫使北京在這場戰爭中走鋼索。以色列駐北京大使館公使瓦克斯(Yuval Waks)已公開放話,以色列將中國視為朋友,期望看到中國對哈瑪斯更強烈的譴責。「當人們在街上被謀殺、屠殺時,現在不是呼籲兩國解決方案的時候」。隨著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加劇,中國的態度不太可能改變,但以色列對中國的態度可就難說了。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以巴衝突聯準會釋鴿派言論 美股連漲台股紅
哈瑪斯的大量武器哪來的?
以巴衝突 主計長:油價可能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