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瘦身成功!35歲女長期血便「褲子變大」就醫驚罹大腸癌晚期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35歲女性長期便秘和血便,某天發現褲子變太大,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就醫後診斷為腸癌晚期。醫師提醒,外食族容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更容易讓腸癌找上門。

<strong>一名35歲女性某天發現褲子變太大,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就醫後診斷為腸癌晚期。(圖/Pixabay)</strong>
一名35歲女性某天發現褲子變太大,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就醫後診斷為腸癌晚期。(圖/Pixabay)

根據衛福部公布10大癌症死因,結腸、直腸癌和肛門癌為第3順位。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吳文傑提到,先前一名約35歲的女性長期有便秘與血便的狀況卻不以為意,卻同時因為害怕照大腸鏡,遲遲沒有深入檢查。他說,患者某天覺得褲子太大件、穿不住,原本感到喜出望外,以為自己瘦身有成,直到體重持續下滑,就醫診斷後確診為腸癌晚期。

吳文傑表示,因應現代人飲食習慣、加上初期狀況輕微易忽略,多數民眾確診時已是大腸癌中、晚期,死亡率只升不降。他提醒,現今上班族工作忙碌加上外送便捷,頻繁外食等,大腸癌可能與前述行為有關;根據調查顯示,約4成上班族每週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外食,餐餐外食者更高達2成4。

<strong>經常外食的民眾,長期容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圖/Pixabay)</strong>
經常外食的民眾,長期容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圖/Pixabay)

吳文傑提到,經常外食的民眾,長期容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均可能誘發大腸癌。他指出,特別是肩負經濟重擔的40至49歲青壯年族群,背負著工作與經濟壓力,在快節奏生活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雙重夾擊下,更容易讓腸癌找上門。

吳文傑提醒,部分民眾以為有排便就是腸道健康,選擇聽信坊間順暢秘方,若飲食習慣不改,及沒有正確腸道保健觀念,大腸癌死亡率將繼續上升。他說明,死亡率持續上升不僅跟罹癌率增加有關,還有一點是大腸癌初期症狀輕微,易跟一般腸胃問題混淆,多數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一旦確認為第四期,存活率更不到兩成。

<strong>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示意圖/資料庫)</strong>
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示意圖/資料庫)

若想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吳文傑建議,除了定期篩檢把握初期治療時間,且要幫腸胃養好菌幫助降低腸癌風險。針對定期篩檢,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將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吳文傑解釋,大腸癌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壞菌滋生所致,如常外食、營養不均或攝取過多加工物等;一旦壞菌過多、腸道菌相失衡,不僅會改變腸道通透性,壞菌更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炎反應並誘發息肉生長,最終致使癌化。

延伸閱讀
獨家/新冠「抗病毒藥」驚傳大缺貨?蘇一峰怒轟:無法開藥 疾管署回應了
王柏傑酒駕「前晚喝的」 醫:酒精殘留24hrs常見!隔天也別開車
驚人的遺傳家族史!肺腺癌媽催促兒子做檢查竟也中 醫:他只是個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