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鏈推動淨零 高雄成典範
為了落實淨零碳排政策,第二屆「大南方高峰論壇」邀請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以專題方式為各界講解「淨零生態圈形塑與商機」,羅達生說明,高雄的淨零策略是以產業鏈方式推行,且是以經濟層面作為基礎架構思維,相信高雄推動淨零可以代表台灣成為全球典範。
羅達生以數據說明,高雄碳排放量占全國五分之一,2022年碳排淨排放量5235萬噸,較基準年6614萬噸已減量約1379萬噸,減碳量位居全國之冠,且高雄減碳量還大於台北整年排放量,而全國前十大排放源,高雄共占3間,從相關數據就可以發現,台灣要成為全球淨零典範,高雄就是最佳的示範城市。
羅達生指出,產業結構轉型是高雄達成淨零碳排相當重要的一環,從歷年各部門排放量來看,工業(鋼鐵、石化)占最大宗,而一個城市不可能不兼顧經濟與產業發展,所以高雄近年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藉由產業結構的改變,來兼顧淨零跟經濟發展的需求。
「淨零並不是成本概念,而是經濟概念。」羅達生表示,高雄淨零策略是以產業鏈的概念進行,這也是他們不斷強調高雄是以「經濟思維」來推動淨零的原因。高雄淨零產業鏈切分為法制、治理、技術、人才、經濟等面向,全方位推動淨零政策。
法治方面,高雄制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2026年碳預算方案;技術方面,包括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推動碳盤查、製程改善、能源轉型、能源整合、負碳技術等;人才部分,成立淨零學院培養淨零人才;經濟層面則是推動綠色金融、設立高雄碳平台執行碳權計畫、減量媒合。
羅達生指出,高雄發展出許多淨零商機,包含綠色商品、負碳技術產業鏈、氫能供應鏈等,甚至連演唱會經濟也是高雄淨零的商機。希望高雄未來成為台灣淨零減碳新經濟的企業,並帶領台灣整體產業進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