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粒子加速器進行核融合 學者楊銀圳:竹科電力供應無虞

從事核子物理研究已20餘年的楊銀圳教授,在清華大學粒子加速器實驗室,利用低能核子物理,成為國內學界首次發現在粒子加速器導出W中間子,與歐洲核子研究所花費數億美元做出相同結論。

國內外專研核子物理學權威楊銀圳教授,曾為台灣大型電子計畫培育2千餘名積體電路(IC)專業人材,奠定台灣IC業基礎。楊銀圳表示,台灣電力有一部份的電,因電流運送過程而耗損,若以此模式進行核融合的話,各鄉鎮都能設立小型電廠,將可減損電力的耗損。

楊銀圳說,理論實驗證明,利用粒子加速器在小小的實驗室,一樣能利用低能核子的做出核融合,這是跟歐洲核子研究所花了許多人力及金錢、大型機具,才做出W中間子。

W是像一個導入體,1小時1個核融合是2.4萬度,整個過程安全且無核子幅射污染,台北市的用電或工業用電只有2個模組就能提供用電量,完全沒有污染、安全、無CO2。歐洲核子研究所研究出來的W中間子,須要極大的空間,粒子加速器才能產生核融合現象,但在台灣做不出來,生活周遭無法使用。

做出W意義,證明可以用最低能量、可控制的能量,就製造出極大的、且可以控制的核融合。他估計,若運用此模組,只要10個模組即可供應台北市全天的用電量,這種低能量核融合是可在都市內製造,沒有任何核廢料、幅射及核污染。

台灣電力有一部份的電,因電流運送過程而耗損,以此模式進行核融合,各個鄉鎮都能設立小型電廠,可減損電力的耗損。楊銀圳表示,以竹科園區高耗電的區域,只要設2個模組,即可供應竹科的電力使用。此發現對台灣未來將有重大的影響,未來每個鄉鎮都可設立小型電廠,供應全台發電,安全又無污染。

更多新聞推薦

無視業者提起訴願 竹市府強行拆除聯立汽車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