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安全智庫籲檢討對中政策 強化台以合作

(中央社記者賴素芬特拉維夫7日專電)以色列安全智庫近日發表政策評論「在以哈戰爭脈絡下重新看待中國與台灣」,呼籲以國政府重新檢討對中政策及調整對台政策,倘中東或台海爆發衝突,當與友盟國團結一致。

以色列知名安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INSS)旗下的「以中政策研究中心」(Diane and Guilford Glazer Israel-China Policy Center)主任奧利安(Assaf Orion)曾在2022年該中心成立揭幕儀式上說「以中蜜月期結束了」,引起廣大關注。

奧利安近日領銜發表「在以哈戰爭脈絡下重新看待中國與台灣」(Facing Each Other - China and Taiwa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ron Swords” War)政策評論,揭露中國自哈瑪斯(Hamas)恐攻以來採取一連串反以行動,意在挑戰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同時企圖營造中國領導南方及發展中國家集團的「正義形象」。

奧利安的文中列舉中國自以哈戰爭爆發迄今採取諸多對以色列不友善舉動,包括從未譴責哈瑪斯去年10月7日恐怖攻擊行為;今年4月護航伊朗所謂的「行使自衛權」,進而坐視伊朗發射數百枚飛彈及無人機攻擊以色列;並且放任短影音平台抖音傳播反猶太言論等。

奧利安表示,相較之下,台灣與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採取友好立場,除官方第一時間譴責哈瑪斯恐怖攻擊外,台灣駐以色列代表處在恐攻後參與人質及受難社區關懷工作;當伊朗對以發動攻擊時,台灣府院高層再度聲援以國,當時率團訪台的以國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盛讚台灣是真朋友。

INSS在5月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約有39%以國受訪民眾因以哈戰爭對中國觀感轉趨負面;整體認為中國是不友好或敵對國家的受訪民眾比例,從4月調查結果的54%提高至61%;認同中國是友好或同盟國的受訪民眾比例從4月的15%降至11.5%;有33%受訪民眾則視台灣為友好國家,比例已超過中國。

奧利安進一步呼籲以國政府重新檢視對中政策,隨以美關係緊密及以中關係惡化,以國政府未來在美中兩強競爭格局下左右搖擺的空間極為有限。未來以國在推動與中國經貿合作時,應同時強化對中國滲透、商業間諜、科技移轉等國家安全審查。

奧利安指出,台以合作空間具有極大的潛力。如果能在民防及緊急應變、地震應變計畫、半導體供應鏈、科學、資訊安全、環境保護、水資源及糧食安全等議題推動與台灣更緊密的合作,可以創造互惠互利雙贏局面。加上台灣與以色列同屬美國堅實盟邦,台以美三方合作潛力可期。(編輯:馮昭)1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