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百年電車現代化 保留外觀改用電池節能環保

電車車門一開,乘客陸續上車,這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推出的新型懷舊電車。以紅色跟白色為主體建造的路面電車,是伊斯坦堡當地頗具代表性的觀光特色。

這款路面電車啟用於1914年,有超過百年的悠久歷史,平時會行走在當地最受歡迎的購物街上,接駁乘客上下車,因此頗受當地人跟遊客喜愛。

儘管電車會定期進行維修,但車輛依靠接觸高架電纜移動,每每遇到國定假期都讓電車很難運行,因此當地政府逐一將電車現代化,讓車輛利用電池運行,1顆充飽電的電池就能讓車輛運行2天。

伊斯坦堡電力運輸總監庫丘卡利奧盧表示,「我們現有的路面電車使用高架纜線和接觸網系統運行,而在這裡,我們的新車仍然使用電力、使用電池,就是獨立於接觸網系統外。」

要汰換舊有車輛,還要保留傳統特色,當局採用傳統色系建造新車,從木質地板到可以翻轉的座椅,都忠於前身的外型。但在車頭2邊卻加裝了2個攝影機,取代原有後照鏡的功能,並且安裝駕駛的座位,讓司機能坐著開車。

現在的伊斯坦堡路上,舊有電車跟新電車同時並存運行。但當地政府表示,未來1年會淘汰所有舊有車輛,將退休的車輛保存在未來將成立的交通博物館中。

土耳其演員蘇贊說:「路面電車都是一樣,它不會改變任何東西。人們依舊會認為這就是路面電車,他們不會明白電車能源是來自電池還是電線,所以懷舊風潮會持續下去。」

鏡頭轉到菲律賓,路面上隨處可見的「吉普尼」是能隨招隨停的吉普車公車,這原本是美軍2戰時,留下來的吉普車改裝而成。

在戰後成了帶動國家交通發展的象徵物,如今卻因為大量的廢氣排放,跟運行速度慢,嚴重影響交通流暢度,面臨遭到現代小型巴士淘汰的困境。

吉普尼生產商營運主管薩勞奧表示,「我們無法與這些進口產品競爭,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多數是大規模生產,他們每天可以生產出大約10輛,因為一切都是全自動化的。」

廠商表示在50年代,這些車輛因為方便修理、搭車價格低廉,讓車輛尺寸和長度不斷擴增,一度成為菲律賓運輸系統的支柱,不只能載運乘客,還能運送貨物。

曾經連教宗都搭過吉普尼,也吸引不少民眾為了謀生,貸款買車加入載客、載物服務。但2017年,菲國政府啟動吉普尼淘汰計畫,讓生產線狠狠踩了煞車,也衝擊到駕駛們的生計。

吉普尼駕駛瑪佳達絲說:「我們擔心的是,我們可能因此無法償還債務,如果我們無法償還,銀行將收回這些吉普尼車。當銀行收回它們,我們這些賴以生存的人會怎樣呢?」

儘管目前有部分吉普尼依照政府規定的環保、安全規範,製造新型車款,但有不少民眾憂心,如果購買全新的吉普尼,依照政府的淘汰計畫,新車能使用的年限恐怕無法太長久,也加深購車人士的經濟負擔。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菲國觀光團遊合歡山 車輛摔落30公尺山谷
加拿大部分城市 淘汰歷史悠久交通工具
「車尾燈」進化 可投射文字提醒後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