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萊希墜機亡疑點多 傳半年前接班遭除名

伊朗總統萊希週日與外長等人,搭直升機墜毀伊朗西北邊山區,今天(22日)最高領袖哈米尼親自主持他的喪禮,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和阿富汗都派代表參加,遭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哈瑪斯領袖也現身;首都德黑蘭也湧入數萬民眾,要送總統最後一程。不過有觀察家認為,跟2020年遭美國狙殺的革命衛隊指揮官之死相比,這回哀傷悲憤情緒少了點;也有消息人士透露,萊希因支持率低迷,半年前已從最高領袖接班人名單中除名。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伊朗85歲的最高領袖哈米尼 (Ayatollah Ali Khamenei) 週三一大早現身德黑蘭大學,親自主持在墜機意外中喪生的總統萊希 (Ebrahim Raisi) 和外交部長阿布杜拉希安 (Hossein Amir-Abdollahian) 等人的喪禮。

罹難的高官棺木全用伊朗國旗覆蓋,上面貼著他們的照片,萊希的棺木上放著黑色頭巾,代表他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子孫;哈米尼用《古蘭經》的阿拉伯語為逝者祈禱,之後快閃離開,現場群眾則湧上去觸摸棺木。伊朗代理總統、原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 (Mohammad Mokhber) 也參加儀式,在一旁拭淚;其他出席的還包括伊朗權力核心之一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和遭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哈瑪斯領袖哈尼雅 (Ismail Haniyeh)。

儀式期間,場外黑壓壓的追悼群眾一片肅穆。結束後,參加者抬出棺木,一邊高喊「美國去死」,目送棺木穿過德黑蘭市中心,前往過去萊希發表演說的自由廣場。

伊朗民眾:「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非常悲劇的事件,特別是對這個區域的人民來說,因為萊希先生是對人民服務和奉獻的象徵。」

萊希的遺體週二從墜機的西北偏遠山區,送到附近大城大不里士 (Tabriz),沿途吸引大批群眾追悼送行;之後送往德黑蘭機場,前往伊朗聖城科姆 (Qom),民眾手持鮮花和照片,要送他們的總統最後一程。

科姆居民:「他(萊希總統)對改變和改善當前局勢,抱持多大希望,現在時局確實很困難,但有他在,我們就很有安全感。」

繞行聖城後,萊希遺體就回到首都德黑蘭的大清真寺;週四將返回家鄉、伊朗第二大城麥什赫德 (Mashhad) 下葬。正當伊朗進行為期五天的哀悼,墜機事故原因似乎仍是謎團,除了天候因素、直升機機型老舊,伊朗官方至今沒有說法。美國政府倒是第一時間撇清。

美國國防部長 奧斯汀:「美國在這場墜機事故沒有任何角色。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機械故障、飛行員失誤,你能想到的。」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直指,是美國制裁導致伊朗飛安惡化。

俄羅斯外長 拉夫羅夫:「實施包括禁止供應美國製航空產品零件在內的制裁,他們把人命置於危險之中。」

這款越戰時期的貝爾212型直升機,墜毀的原因可能包括維修不善或濃霧中的人為失誤,但許多矛盾之處更啟人疑竇。其實當天萊希一行人前往亞塞拜然邊境,參加大壩落成典禮,步下直升機時能見度良好,當地還出太陽。就算之後天氣轉壞,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堅持飛越山區,而不繞道或飛往其他目的地?

再者,知道天候惡劣,為什麼冒險讓總統和外長搭乘同一架直升機?當天代表團一共有三架直升機。另外,事件也暴露伊朗缺乏應對這類災難的準備,當晚數百、甚至數千人滿山搜救,甚至出動精英的革命衛隊,但最後是土耳其的無人機 (AKINCI) 率先找到直升機蹤跡,製造、甚至出口殺手無人機的伊朗,似乎連基本的偵察功能也沒有。

伊朗最高領袖 哈米尼:「(人民)必須放心國家事務不會受到干擾。」

對伊朗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恐怕是穩定,因為從加強社會和政治控制到經濟困難,神職人員領導階層和社會之間的危機越來越深。今年三月的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歷史新低,僅約41%;現在伊朗統治者要力圖在接下來6月28日的總統大選中,恢復正統合法性。

國際危機組織伊朗計畫主任 瓦艾斯:「這不是真正開放的選舉,是保守陣營內的選舉,甚至很容易預測下任總統,將會是具有萊希總統形象的人,就是對當權派相當忠誠。」

雖然萊希被認為是最高領袖可能的接班人之一,但有消息指出,其實半年前他已經因支持率下滑被除名。過去萊希依最高領袖制定強硬政策,以鞏固政教合一、鎮壓反對者,外交採取強硬路線;未來的新總統,政策總體方向大概也是如此。

更多 TVBS 報導
伊朗總統墜機 16小時搜救無人生還.50天內選新總統
英外相卡麥隆演說 直指中俄威權國家軸心
布林肯七訪中東促以哈停火 哥倫比亞斷交以色列
以色列報復空襲伊朗 雙方淡化避升溫!亞股慘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