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長新冠高危險群嗎? 後疫情時代更需精準防疫

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提醒後疫情時代要特別對脆弱族群做精準防疫。
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提醒後疫情時代要特別對脆弱族群做精準防疫。

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在立法院鬆口透露,5月中就可能將新冠改為第4類傳染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這的確是適合的時間點,但新冠並不能等同流感,後疫情時代的防疫重點,應該要更注意長新冠造成的衝擊,並做好對脆弱族群的精準防疫。

陳秀熙教授今天(21日)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對政府可能在5月中旬將新冠肺炎改降為第4類傳染病的時機表示:這是非常適合的時間點,他也提醒,雖然政府防疫解封,但不少民眾心態上還是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情況,不放心到醫院求診、容易把小病拖成大病,這也可能是間接造成超額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陳教授分析,在形成群體免疫的兩種管道中:疫苗面對Omicron層出不窮的各種變異株,可能沒辦法做到完全不被感染,但仍能有效降低接種者中重症風險,而社區群體免疫主要還是要靠自然感染後產生的保護力,估計這種保護力在染疫後大概會有6個月左右。隨著中重症感染率與死亡率降低,一般民眾也許受到的威脅不大,但對於高齡、慢性病患、免疫力不佳等脆弱族群,威脅仍持續存在,所以後疫情時代一定要針對他們做精準防疫,除了這些高風險民眾平日就要做好自身防疫外,萬一染疫也要立刻就醫,迅速投以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中重症與死亡風險。

根據統計全世界大概有6200萬人有長新冠症狀,而在台灣染疫的一千萬人中,推估也有40萬人可能受長新冠困擾,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自體免疫問題、慢性咳嗽、掉髮等持續性的全身症狀,甚至造成心肺功能與消化道生態失調等長期問題,研究發現長新冠的高風險族包括50歲以上、女性、BMI大於28、染疫時曾住院、沒打疫苗、抽菸、有慢性病者,都必須特別提高警覺。

台灣約有40萬人有長新冠問題,民眾可自行評估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圖:陳秀熙教授提供)
台灣約有40萬人有長新冠問題,民眾可自行評估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圖:陳秀熙教授提供)

陳教授認為新冠流感化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流感在痊癒後,不太會出現其他併發症,但新冠卻有長新冠的風險,所以應該改稱為流感長新化,才能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長新冠可能造成的威脅。陳教授的專訪內容將於5月1日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中完整播出。

長新冠可能在患者染疫痊癒後持續造成全身性影響。(圖:陳秀熙教授提供)
長新冠可能在患者染疫痊癒後持續造成全身性影響。(圖:陳秀熙教授提供)

◤防疫鬆綁 日常防護不能少◢
熱銷口罩款 各式花色不撞款
75%酒精乾洗手 特惠價最低55元
每日好康限時商品 今天訂明天到
電暖器、除濕清淨機這裡搶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