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開會機密,變成AI養分?Zoom「半強迫」用戶接受AI條款,隱私怎麼守護?

線上會議平台Zoom最新的服務條款引起關注,特別是其在佈局人工智慧方面的內容。雖然Zoom強調不會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使用數據進行AI訓練,然而該公司的服務條款卻暗示,其有權使用用戶數據進行AI或機器學習的訓練及調整。

雖然Zoom的產品長哈希姆(Smita Hashim)有出面緩頰,但對於用戶而言,是否願意在隱私和AI發展之間作出選擇,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Zoom過去推出的生成式AI功能,也因隱私疑慮受到質疑,令使用者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圖/創新拿鐵
圖/創新拿鐵

新的服務條款加入了什麼?

《CNBC》報導,線上會議平台Zoom此次的服務條款更新7月27起生效,將軟體授權、測試版服務和合規性等部分提前列出。但如果繼續細看服務條款的話,會發現Zoom似乎透露了其人工智慧戰略中的一關鍵決定,也就是確立其有權利利用部分客戶數據,來進行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和調整。

服務條款第10條中寫道,「您同意 Zoom 為任何目的存取、使用、蒐集、創造、修改、分配、處理、共享、維護與儲存服務產生資料,惟以適用法律許可之程度與方式為限,包括為產品與服務之開發、行銷、分析、品管、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 (包括為訓練與調整演算法與模型)。」

Zoom現在可以用來訓練人工智慧的數據包括:客戶在產品使用方面的訊息、遙測和診斷數據,以及公司收集的類似內容或數據。雖然Zoom的產品長哈希姆(Smita Hashim)表示,「未經客戶同意,我們不會使用音訊、影片或聊天內容來訓練自家的模型」。他也提到,這些數據僅用於自家生成式AI的模型訓練。

但該條款並未提供選擇退出的選項,要完成註冊的話一定要先同意服務條款才能繼續。言下之意即一定要同意將數據交予Zoom才能使用該服務,也引發了許多用戶的反感,也認為Zoom說的「服務生成的數據」有許多模糊地帶。

 圖/Zoom官方網站
圖/Zoom官方網站

方便、隱私與版權之間該如何衡量?

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Bard和微軟的Bing等聊天機器人,以及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影像生成工具,都是根據大量網路上的文字或影像進行訓練。而近幾個月來,在生成式AI領域中,不乏有作家或藝術家提起訴訟,稱他們認為自己的作品被這類的「工具」剽竊了。

延伸閱讀:我的心血、你的便宜AI素材?8千作家公開信怒討Google、Meta版權費:請付錢!

Google在7月時也曾調整過其隱私政策,將透過在網路上能搜尋到的公開資訊用於訓練人工智慧模型,其中就包含聊天機器人Bard、Google Cloud與Google翻譯等服務。非營利研究機構Data & Society的執行董事黑文(Janet Haven)便表示,「我認為根本的問題是,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沒有以某種強有力的方式在法律上提供這些保護,這意味著人們被要求在個人層面上做出反應。這才是服務條款的問題所在」。

《PYMNTS》指出,6月份OpenAI才面臨一起聯邦訴訟,被指控從數百萬人手裡竊取數據來訓練ChatGPT。但與此次情況不同的地方在於,OpenAI當初被指責在用戶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況下使用數據,而Zoom這次則是明確的提前告知使用者。

 圖/Zoom
圖/Zoom

不是第一次擁抱AI,先前就曾推出過會議摘要與訊息撰寫功能

6月時Zoom就推出過兩項新的生成式AI功能,其中一項是會議摘要工具Meeting Summary,另一項則是撰寫訊息的工具Team Chat compose。客戶可以自行決定使用與否。但當用戶確實啟用了這些功能時,Zoom會讓他們簽署一份同意書,允許Zoom使用其個人內容來訓練人工智慧模型。

雖然Zoom的發言人表示,客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要使用這些新功能,投入AI也是想簡化重複性任務,但這間以線上會議聞名的公司,在過去對於隱私方面的紀錄並不好。《Gizmodo》報導,2020年時就曾因只對付費用戶提供端對端加密功能而遭到強烈抨擊。之前甚至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與Google、Facebook以及Linkedin共享用戶數據。

對於使用者來說,不同意意味著無法享受最新的功能,同意的話則要擔憂自己的敏感資訊會不會有外洩的可能。而科技公司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數據來訓練模型,如何權衡將會是未來生成式AI發展的難題之一。

資料來源:CNBCzoom blogPYMNTSGizmodonbc

延伸閱讀:Zoom大裁員1300人,執行長大砍98%薪水!回顧袁征打造Zoom的3個小故事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Zoom在疫情退燒後快速跌落!這些蹭熱度的中國企業,也在掙扎求生
Zoom大裁員1300人,執行長大砍98%薪水!回顧袁征打造Zoom的3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