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俄國的文攻武嚇

新聞提要■與俄羅斯接壤的芬蘭,目前正面臨來自鄰國文攻武嚇,這也成為該北歐小國「與俄國共存的新常態」。

精句選粹■From Russian military districts to cyberattacks, Finland is facing new threats from its neighbor.“The new normal in living with Russia.”

芬蘭的邊防警衛隊在東部邊界、也是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最新、最長的邊境線進行巡邏。直升機與無人機在新建造的圍欄上空嗡嗡作響,邊界圍欄有時高達13英尺,頂部裝置鐵絲網,24小時都有電子監控。

這些新措施旨在保護芬蘭免受俄國的騷擾。最近幾個月,來自莫斯科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浪潮,使得芬蘭邊界深受其擾。芬蘭政府表示,即使去年底已經關閉與俄國的邊境,但移民的湧入卻沒有因此停止,芬蘭指控這是莫斯科發動的混合戰之一,目的在於嚇阻和測試芬蘭的安全服務。

芬蘭進北約 遭威嚇

自從該北歐國家去年4月決定加入北約後,俄國就矢言要在邊界重建軍事區。一些芬蘭人也相信,莫斯科是去年10月波羅的海上一條天然氣管道與電信纜線遭到神祕切斷的幕後黑手。芬蘭目前還在抵禦俄國正在策劃的網路攻擊和假消息。

芬蘭議員林梅爾(Jarno Limnell)表示,過去幾十年芬蘭一直將和平與戰爭時期視為兩個獨立的階段,不過「和平和戰爭之間的灰色地帶越來越模糊。這是與俄羅斯共存的新常態。」

芬蘭與俄國的關係有很大程度是由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戰爭所塑造。在這場戰爭,芬蘭擊退了裝備不足的蘇聯軍隊,這些故事並傳承給好幾代芬蘭人。在芬蘭甚至還有一個博物館、專門紀念該戰爭,並且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虛擬現實展示,讓他們置身在蘇聯的炮擊之中。

這場戰爭最後以芬蘭將東部領土割讓給當時蘇聯獨裁者史達林,以換取獨立而畫下句點。自此之後,芬蘭與俄國長達830英里的邊界,數十年來就維持微妙的平衡。

它刻意避免採取對俄國可能被認為是具有挑釁的政策或行動,但在同時也阻止俄國過度接近。如此政策,在冷戰期間被稱為「芬蘭化」,成為小國為了確保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倚賴國際軍事聯盟、也不刺激鄰近強權政治意志,以維護自身獨立與和平發展的代名詞。

然而隨著芬蘭加入北約,它對俄國的政策也大幅修改,重新將莫斯科定位為主要對手。

與許多歐洲軍隊不同,芬蘭人口約550萬,並一直實行男性全面的徵兵制度,每年訓練約2萬名新兵。

多年來,該軍隊與北約合作,讓軍事加入相對無縫。芬蘭自豪它在寒冷地區作戰的實力,並擁有強大的炮兵能力。

自俄國在2022年初入侵烏克蘭以來,芬蘭已大幅擴增軍事經費,將國防預算提高到2%以上,並購買美國的火箭系統與以色列的反坦克和防空系統。該國目前還準備在距離與俄國邊界僅100英里的地區,部署美國提供的F-35戰鬥機。

對俄政策 更加緊縮

繼前總統倪尼斯托((Sauli Niinisto)結束兩任共12年任期、由新總統斯圖布(Alexander Stubb)上台後,芬蘭對俄國的政策更加緊縮。相對於前者與俄國來往密切、與對莫斯科傾向謹慎態度,後者則表示將願意放寬芬蘭長期以來,在領土上運載核武器的禁令,以加強它的核威懾力。

曾在蘇聯解體時擔任駐莫斯科大使的塔爾維提(Heikki Talvitie)指出,現在芬蘭與俄國之間處於敵對關係,就長遠來看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他說:「情勢已經改變了,這是一個攸關生死的問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