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山海的在地食材最有滋味 盤點「台東這5家食堂」 吃進純粹的部落美味

來自山海的在地食材最有滋味  盤點「台東這5家食堂」 吃進純粹的部落美味
來自山海的在地食材最有滋味 盤點「台東這5家食堂」 吃進純粹的部落美味

撰文、攝影/ 妮可魯

來到台東,除了欣賞太平洋美麗的「台東藍」拍照打卡,當然也要吃美食、用味蕾品嚐東海岸的風土滋味,尤其是充滿山海鮮味的部落料理,調味、烹調方式都是祖先代代傳下來的生活智慧,阿美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每個原民部落的料理方式都不一樣,可經由品嚐美食的過程藉以了解該族群的豐富文化。

★ 台東5家食堂嚐部落美味

  • 魯凱族美食/南島達瓦娜廚房

  • 排灣族美食/ 阿朗壹部落廚房

  • 阿美族、排灣族美食/力卡咖啡

  • 排灣族美食/嘎努食堂

  • 卑南族美食/部落草地便當

每個原民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美食,透過品嚐美食的過程還可領略到該族群的文化特色。
每個原民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美食,透過品嚐美食的過程還可領略到該族群的文化特色。

█ 魯凱族美食/ 南島達瓦娜廚房

開滿白花的白雞油樹下,「南島達瓦娜廚房」的莉莉姐正在石頭砌成的戶外廚房裡忙碌,一串串掛在火爐裡燻烤的是她親手做的血腸,「魯凱族的料理方式很多都是用煙燻,要不就是用水煮、清蒸,沒有煎炸。」莉莉姐分享,因為魯凱族的料理大多和狩獵方式有關,山裡打獵時就地取材,哪有獵人會帶著油鍋上山。

莉莉姐是南島達瓦娜廚房的靈魂人物,擅長「不煎炸」的魯凱族特色料理。
莉莉姐是南島達瓦娜廚房的靈魂人物,擅長「不煎炸」的魯凱族特色料理。
 花花草草環抱的露天廚房,飄散著燻烤香腸的香氣。
花花草草環抱的露天廚房,飄散著燻烤香腸的香氣。
魯凱族用來調味的「羅氏鹽膚木」,被形容是植物性鹽巴。
魯凱族用來調味的「羅氏鹽膚木」,被形容是植物性鹽巴。

族人去山裡都是一去就是一週,打到野鹿、山羌會用煙燻的方式保存,且煙燻後的獸肉因去除了多餘水分,重量會變輕,便於揹下山,「山裡沒有鹽巴,所以我們會採摘森林裡的羅氏鹽膚木,羅氏鹽膚木的果實鹹鹹的,帶點酸,是魯凱族料理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鹽巴。」莉莉姐給我們看曬乾的羅氏鹽膚木,像風乾的胡椒,吃起來真的是鹹的,風味和阿美族慣用的馬告截然不同。

在南島達瓦娜廚房裡,可品嚐到莉莉姐拿手的一整套魯凱族美味,像是用刺蔥、月桃葉和羅氏鹽膚木調味的血腸,以及小米酒糟香腸、蒸南瓜、荖葉水餃、阿拜、石頭火鍋等「不煎炸」很健康營養的料理,聆聽莉莉姐講解魯凱族的文化與生活智慧。

以刺蔥、羅氏鹽膚木調味的血腸,也是魯凱族的特色美食。
以刺蔥、羅氏鹽膚木調味的血腸,也是魯凱族的特色美食。
 以鮮花裝飾的餐桌,充滿野宴的風情。
以鮮花裝飾的餐桌,充滿野宴的風情。
蒸熟的南瓜、地瓜等料理,十分健康且營養。
蒸熟的南瓜、地瓜等料理,十分健康且營養。
 風味獨特的小米酒糟香腸,也是特色必嚐。
風味獨特的小米酒糟香腸,也是特色必嚐。

█ 排灣族美食/ 阿朗壹部落廚房

身穿排灣族服飾的貝雯姐引領大家踏過火盆,向祖靈報上姓名賜福後,跳迎賓舞、戴花環,以排灣族的傳統儀式迎接旅客,在享用豐盛的部落美食前,可先體驗一段「打小米」,感受在沒有脫殼機的年代,部落婦女用木臼捶打小米的日常。

「我們今天要品嚐的一樣菜色叫小米蒸排骨,我們以前要吃小米,就是要像這樣先用腳踩小米穗,讓小米脫落下來,然後放到木臼裡捶打脫殼。」第一次體驗踩小米的小朋友玩得超瘋,跳呀跳的,然後交給力氣比較大的爸媽幫忙捶打去殼。

享用美食前,先來體驗一段「打小米」的過程。
享用美食前,先來體驗一段「打小米」的過程。
小米是部落的傳統食材,在沒有脫殼機的年代,要用捶打的方式來讓小米脫殼。
小米是部落的傳統食材,在沒有脫殼機的年代,要用捶打的方式來讓小米脫殼。

有了前面這一段過程,才知道桌上佳餚樣樣得來不易,吃起來更香了,「以前哪有超市,小米要自己種,豬肉要去山裡打獵。」除了小米排骨,阿朗壹部落廚房的餐桌上還有紅藜飯、樹豆排骨湯、烤山豬肉、刺蔥皮蛋,以及排灣族的粽子「祈納福」,「祈納福」也是用小米作為主材料,裡面有豬肉,外層是幫助消化的假酸漿葉,在灑滿陽光的大樹下木桌上享用,吹著來自太平洋的風,感覺格外有滋味!

用小米做成的料理上桌囉!
用小米做成的料理上桌囉!
阿朗壹部落廚房的招牌料理「小米排骨」,有點像是部落版的粉蒸排骨。
阿朗壹部落廚房的招牌料理「小米排骨」,有點像是部落版的粉蒸排骨。
在大樹下享用豐盛的部落美食。
在大樹下享用豐盛的部落美食。

█ 阿美族、排灣族美食/ 力卡咖啡

分別來自阿美族、排灣族的返鄉青年,在金崙車站不遠處開了一家「力卡咖啡」,店旁是通往金崙沙灘的隧道涵洞,出口是湛藍的太平洋,因而成為網紅景點,佔地利之便的力卡咖啡也跟著紅起來。

力卡咖啡除了賣咖啡,還有許多以部落小農生產的食材,精心設計的原民風格餐點及飲料,像是海鹽刺蔥磅蛋糕、鹿野紅烏龍磅蛋糕、紅藜麥貝果、小米酒糟餅乾、洛神氣泡飲等,還可預訂用月桃葉包裹的「海濱野餐盒」,裡面是海鹽刺蔥可頌、鳳梨釋迦卡士達麵包。

「阿美族喜歡吃刺蔥,和海鹽一起做成麵包,彷彿融入大海的滋味。」返鄉青年之一的政義很喜歡嘗試不同的調味方式,像是鳳梨釋迦卡士達麵包使用的鳳梨釋迦粉是台東大學學生做的,充滿在地風土感。

返鄉青年在金崙沙灘前開的力卡咖啡,結合部落小農食材,設計出許多原民風格的美食」。(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返鄉青年在金崙沙灘前開的力卡咖啡,結合部落小農食材,設計出許多原民風格的美食」。(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洛神花飲料與月桃葉包裹的「海濱野餐盒」。(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洛神花飲料與月桃葉包裹的「海濱野餐盒」。(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打開野餐盒,裡面是海鹽刺蔥可頌、鳳梨釋迦卡士達麵包。(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打開野餐盒,裡面是海鹽刺蔥可頌、鳳梨釋迦卡士達麵包。(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黃昏的金崙沙灘沒那麼曬,聽著濤聲、打開海濱野餐盒,品嚐美食之餘還可以效法當地人在沙灘上堆石頭許願,據說金崙沙灘是東海岸的能量寶地,山海能量薈萃能助人心想事成喔!

 金崙沙灘是著名的能量景點,當地人最喜歡在沙灘上堆石頭許願。
金崙沙灘是著名的能量景點,當地人最喜歡在沙灘上堆石頭許願。

█ 排灣族美食/ 嘎努食堂

外觀像是台式快炒店的「嘎努食堂」,排灣族的小龍主廚擅長的手路菜有玉米白斬雞、炸飛機菜、塔香山豬肉,其中最特別的還有「斯曼寧」,是金崙河口才有的特產。

每年4~6月限定的「斯曼寧」是日本禿頭鯊幼苗,需要半夜下海用三角網捕撈,在地吃法是趁鮮生吃,頂多沾點醬油、搭配洋蔥,滋味超鮮甜,據說因非常滋補,市價喊到一斤500元,「但我們小時候太常吃,多到吃不完拿去餵貓。」小龍主廚補充,難怪部落的貓都養得頭好體壯呀!

趁鮮生吃的「斯曼寧」,是居住在金崙河口的排灣族在地美食。(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趁鮮生吃的「斯曼寧」,是居住在金崙河口的排灣族在地美食。(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把當地野菜炸成天婦羅的「炸飛機菜」,風味也很獨特。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把當地野菜炸成天婦羅的「炸飛機菜」,風味也很獨特。圖片提供/台東嗨Way)

█ 卑南族美食/ 部落草地便當

台東的部落社區有的擅長木雕、有的擅長陶藝,卑南族Kasavakan建和部落在思考自己的社區有什麼特色時,便想到部落裡有許多廚藝高手,很多人曾在外地當廚師、開餐廳,那就以「部落草地便當」為名,利用曾用來圈養鹿隻的鹿寮當基地,設置廚房,讓姊妹們大展身手,來做融入卑南族風味的便當販售吧!

菜色內容依照季節食材變換菜色的「便當」,最受歡迎的主食有香噴噴的刺蔥雞腿、傳統的味噌醃豬肉,以及卑南族特色的月桃葉粿「Pinalupuk」,搭配季節時蔬、台東米捏的大飯糰,外面裹著月桃葉,只要2天前私訊粉專預約便可享用,看是現場享用或外帶,滿10個也可幫忙送到台東市區。

 建和社區把原本廢置的鹿寮改裝成廚房,製作充滿當地特色的部落草地便當。
建和社區把原本廢置的鹿寮改裝成廚房,製作充滿當地特色的部落草地便當。
有著月桃葉香氣的月桃葉粿「Pinalupuk」,是卑南族的傳統美食。
有著月桃葉香氣的月桃葉粿「Pinalupuk」,是卑南族的傳統美食。
 味噌醃豬肉、月桃葉粿、台東米飯糰和當季時蔬做成的「部落草地便當」,可內用或外帶。(圖片來源/部落草地便當粉專)
味噌醃豬肉、月桃葉粿、台東米飯糰和當季時蔬做成的「部落草地便當」,可內用或外帶。(圖片來源/部落草地便當粉專)

【info】

★南島達瓦娜廚房

地址:台東縣台東市東興路22號
電話:08 938 1258

★ 阿朗壹部落廚房

地址: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二鄰13號
電話:0958090180

★力卡咖啡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鹿210號
電話:08 977 2056

★嘎努食堂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路403號

電話:0981853912

★部落草地便當

地址:台東Kasavakan建和部落鹿寮-建和二街71巷
電話:089511578

備註:部落草地便當 粉專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