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兩個媽媽,女兒軒軒:真正的家人,不是血緣注定

有一首兒歌是這麼唱的:「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美滿的家庭氛圍,正好和推開門後的情景一模一樣;迎上門的四口之家笑容燦爛,與玄關上一張張對著鏡頭燦笑的照片相呼應。然而,她們卻有著一般人少有的經歷……

我們家有兩個媽媽

「我們是媽媽,琦琦,還有我們兩個女兒。」家庭成員的軒軒和瑩瑩兩位女孩一句話介紹完這個家庭的特殊性。她們不是由父母和小孩組成的家庭,而是媽媽偉伶與同性伴侶琦琦,和兩個女兒軒軒、瑩瑩組成的重組家庭。2019年,琦琦出版的《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兩個女兒》,就是從琦琦的視角,書寫四人共築的家庭日常。

軒軒和瑩瑩今年分別是15歲和14歲,很難想像在十幾歲的年輕生命裡,她們體驗了各種樣貌的家庭組成,這是一般人幾乎沒有的經驗。她們在雙親家庭出生,歷經父母離婚,分別和爸爸、媽媽度過短暫的單親生活,直到9年前,琦琦加入母女三人,開啟了至今8年的「女生宿舍」時光。

家庭的重組沒有適應期

一般來說,家裡多了一個人,可能會給原本的生活帶來變動,但是對她們一家人來說卻像是逛菜市場一樣自然。偉伶是靈魂療癒師,琦琦一開始是偉伶的療癒個案,後來成為工作夥伴,直到現在共同生活、結婚,一路上兩姐妹早已習慣琦琦的存在。「久了之後發現,她都會跟我們一起吃飯、睡覺、出去玩,才了解這就是家人。」軒軒和瑩瑩很難精準地指出什麼時候發現「家裡突然多了一人」,重組家庭可能面臨的心態調適問題,並沒有降臨在這個家庭裡。

身為家庭裡唯一沒有血緣關係的琦琦,加入偉伶的家庭,讓她像是多了兩個女兒。她樂於成為孩子們的玩伴,平常騎車出門買宵夜、假日一同出遊,邊玩邊陪伴她們成長。「那天軒軒去參加一個培訓計畫,她跟我們說午餐時間很短,便當也不好吃,只吃了兩口飯和三口菜就吃飽了。一般人理解應該是吃很少。其實那個便當有三道菜,她把飯切一半!吃了兩口飯跟三口菜!但其實吃完了!」琦琦邊說邊笑,平常的小誤會都是生活調劑品,也難怪軒軒形容「每天都爆笑到像是喝醉」。

把摩擦當療癒來化解衝突

然而,再和諧的家庭,也少不了衝突。只是可能因為偉伶和琦琦是靈魂療癒師,受到這個職業的影響,在家裡遇到衝突與摩擦時,也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在我們家,我們會稱作『療癒』」,偉伶解釋,每個衝突往往是因為雙方的意見分歧,擔心愛會因此消失,「會這樣想的原因,多數是來自於過往類似經驗未妥善處理」。

像是有一次,琦琦關心軒軒在吃飯時略過某個食物,就引起軒軒不悅,認為琦琦在質疑她偏食。經過溝通後才發現,原來是軒軒小時候在爸爸家生活時,曾因為不吃飯挨罵,讓軒軒把小時候不愉快的經驗,投射到琦琦的關心上,「其實琦琦並沒有責怪的意思」軒軒回憶起來仍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女生宿舍」的牆上滿滿四人生活的快樂回憶,對她們來說,「家人」早已超脫血緣。黃建賓攝

血緣只是助攻,家的意義是愛與信任

經歷過雙親家庭、單親家庭、彩虹家庭、重組家庭,種種不同的家庭型態後,讓軒軒和瑩瑩知道,真正的家人並不用靠血緣注定,唯愛和信任而已。琦琦填補單親的空缺,讓家完整了,意義更超脫血緣關係。「琦琦和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起跑點是一樣的,在她加入或是我剛出生時,面對的都是陌生的我。血緣的優勢只在於一出生就生活在一起,但是它(血緣)只是一個助攻,並不是構成家人必要或最重要的條件」,兩姊妹對於「家庭」、「家人」的想法,顯露出超脫年齡的成熟智慧,軒軒成熟的一番話也發人深省。

《甜蜜的家庭》最後唱著:「可愛的家庭呀,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家,是隨著家庭成員成長茁壯的動詞,如同琦琦在《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兩個女兒》書中所寫,那句深刻悠遠的話。

「家,不是名聲響亮的法定關係,而是實質交流和連結。在愛裡,我們都是一樣的。」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擁抱玫瑰少年:愛,讓孩子自信做自己
首爾大賽冠軍小學生葉家恆「肚皮舞是我的女朋友!」
「我好像不是正常女生」性別氣質遭調侃男人婆,如何幫助孩子?

擁抱多元認同
擁抱多元認同

擁抱多元認同
婦運、同運女戰神!乖乖牌覺醒的平權之路 尤美女:希望人們完整地做自己
走過青澀歲月、爭取性別平權!苗博雅配戴彩虹信物 全力守護台灣同志的驕傲
「同」卻與眾不同!四叉貓的性別平權之路:我只希望跟別人一樣
一個家庭兩個媽媽,女兒軒軒:真正的家人,不是血緣注定
陳芳語Kimberley、林辰唏邀請大眾參與「無色彩虹 下架標籤拍賣會」
看更多Yahoo新聞LGBTQ人物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