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人可腳踏兩船 印度選舉觀察點滴

印度大選專題1(中央社記者林行健新德里31日專電)印度國會下議院選舉即將結束,近距離觀察,可以發現印度的選舉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候選人可以「腳踏兩條船」、偏遠地區仍用牲口運送選舉器材等。

● 選民破9億 分7梯次投票

第18屆下議院選舉於4月19日開始第1梯次的投票、6月1日最後一梯次,6月4日統一開票,預定6月6日選舉完成。

印度號稱人口第一大國,根據印度選舉委員會(ECI)的資料,本屆大選印度選民有9億7000萬人,其中1800萬人是首投族。由於選民太多,若全國於同一天投票,選務及保安人員的調度將面臨困難,因此依選區、分7個梯次投票。

● 下議院543席 弱勢族群有保障席次

國會下議院共有543席,分543個選區,各選出1名下議院議員。掌握272席過半數的成為多數黨,享有組閣權,總理一般由多數黨領袖出任。

為確保低種姓及山區部落族群能在下議院發聲,有84個選區的候選人必須來自「表列種姓」(Scheduled Caste)族群,有47個選區的候選人必須來自「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表列種姓」族群即舊時所稱的「賤民」,「表列部落」則是指弱勢的原住民部落,意思是這些群體在下議院至少會有131席議員。

● 為實現包容性民主 一人也設投票站

號稱「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為實現「包容性民主」,也就是人人可投票,選委會除了借用學校作為投票站之外,還在沒有學校的地方搭建貨櫃屋、茅屋甚至船屋,方便民眾投票。本屆大選,在古茶拉底邦(Gujarat)的吉爾索姆納特縣(Gir-Somnath),選委會還特地為1名選民設了投票站。

● 候選人可腳踏兩船 提升當選機率

印度候選人可角逐任何選區的席位,不一定要在自己的戶籍地參選,也因此出現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阿默達巴德(Ahmedabad)投票,卻在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參選的情況。

此外,若擔心選不上,候選人還可以在最多兩個不同選區登記參選,以增加當選的機會,一些志在出任總理或重要內閣職位的候選人,多會採取這樣的模式。

2014年大選,莫迪為確保能進入下議院,同時在瓦拉納西和古茶拉底邦的瓦多達拉(Vadodara)參選,結果在兩處都當選,他放棄瓦多達拉的席位,啟動補選遞補空缺。本屆大選莫迪勝券在握,因此只在瓦拉納西一處登記參選。

● 下議院選舉候選人 約2成曾涉刑事案件

根據印度選舉觀察團體「民主改革協會」(ADR)的資料,第18屆下議院選舉,有1644名候選人通報自己曾涉及刑事案件,占候選人總數大約2成。

資料並顯示,印度現任543名下議院議員當中,至少225人曾捲入刑事案件,占總數的逾4成,其中9人曾被控謀殺罪、16人涉及針對女性的犯罪。

● 運送選舉器材 派出動物大軍

印度面積相當於91個台灣,地形多樣,有沙漠、平原、叢林、濕地,最高投票站位於海拔4650公尺的喜馬拉雅山區。為把投票器材送到這些地方,大象、馬、駱駝、驢等動物都派上用場,因為機動車輛無法到達。

● 採電子投票 無屬意候選人按「以上皆非」

印度於1998年開始使用電子投票機投票,機上的按鍵印有候選人的姓名,以及他們所屬政黨的黨徽,供選民識別。

民眾在完成電子投票程序後,旁邊一台機器會印出紙本驗票單,陳列在玻璃窗口供投票者比對,若發現與自己投的候選人不同,可立即向選務人員反映。驗票單7秒後自動掉進下方的收藏箱,供未來驗票之用。

若選民不想投給任何候選人,還有「以上皆非」鍵可供選擇。

為何要特地跑一趟投票所去按「以上皆非」?一名年輕選民說明,參與投票是為了尊重民主、行使選舉權,按「以上皆非」則是要告訴這些政黨,自己對所有候選人都不滿意,這是態度的展現。

● 投票後塗防弊墨汁 配方仍是謎

為防止重覆投票,選務人員會在選民的食指指甲塗上墨汁。這種墨汁是於1952年研發出來,1962年大選首次應用,一旦塗上需要數週之後才會褪色,抗水、抗洗潔劑及其他溶劑,它的配方迄今仍不對外公開。

如今,印度民眾投完票後喜歡展示塗上墨汁的手指,作為參與民主程序的驕傲象徵。

● BJP號稱全球最大黨 尋求「蓮」開三度

印度獲選委會承認的全國性政黨有8個,地方性政黨有57個,未獲承認的政黨有2764個。目前在中央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黨員人數超過1億1000萬人,號稱是全球最大政黨,黨徽是蓮花。

印度人民黨在野10年後,2014年在莫迪的帶領下擊敗國大黨,重新執政,2019年成功連任,這次大選尋求「蓮開三度」。(編輯:郭中翰)1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