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德國振興足球運動 臺版「千足計畫」推共用球場

近年國內基層足球發展日趨興盛,運動人口及球隊數量急速攀升,部分縣市球場不足或場地租借不易;另由於11人制標準足球場占地廣大,對球員體能、技巧要求更為嚴格。

圖片
體育署今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將各縣市原有的各式運動用地進行改造,打造共用球場推廣足運。陳國偉攝

教育部體育署借鏡德國「FUSSBALL IST ZUKUNFT(千足計畫)」,訂定《五人制、八人制足球場及共用型球場規劃設計參考手冊》,將於本(8)月下旬在教育部體育署網站(https://www.sa.gov.tw)提供各界自行下載運用,希望持續發展5人制、8人制足球運動,並鼓勵設置社區型足球場或共用型球場,以增加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的機會和興趣。

圖片
與會體育署官員(左起,劉姿君組長、莊英男建築師、副署長洪志昌、許馨文組長、許瑞蓁科長)。陳國偉攝

體育署表示民眾「公共政策網站參與平台」發起提案,建議參考德國推行「千足計畫」成功經驗,廣設多型態足球場,增加足球運動推廣及向下扎根。提案已於1105月達到附議門檻,體育署即於同年7月邀集專家學者、各縣市政府等召開研商會議,討論相關政策方案。

其中,針對提升足球場地數量及相關設施標準化的部分,已委託編訂《五人制、八人制足球場及共用型球場規劃設計參考手冊》,包含蒐整國內外場地設施規範及認證標準,並繪製參考圖說、編列工程預算、規劃工期等。

「共用型球場」的部分是參考國外經驗,在公園或社區內設置非正式的複合型兩用球場,如足球及籃球場共用球場(硬地)、足球及槌球場共用球場(草地)等,相關場地尺寸規格可依現場條件彈性調整,讓有限資源得到充分運用,依照場地面積,場地材質與設計,估計改造設計工程所需經費從700萬至2000萬不等。

體育署將邀集各縣市政府召開會議,針對各縣市轄內5人制、8人制足球運動發展現況,及未來設置「共用型球場」可行性等進行意見交流,作為日後政策推動的參考。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