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星國 北市大安區試辦交通友善區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民眾在總人口占比達20%,友善長者的交通環境規畫刻不容緩。台北市長蔣萬安7月出訪新加坡返台後,指示北市交通局借鏡星國經驗設置「樂齡安全區」(Silver Zone);交通局根據長者設籍人數,擇定與大安區大學里合作,找出當地交通事故熱點,研擬設立減速彎、欄桿等,讓車速降至20公里並引導行人動線,打造全台首個「交通友善區」。

交通部路政道安司司長黃運貴表示,道安工程屬於地方政府的權責,交通部一向都是樂見其成。北市大安區大學里「交通友善區」作為示範,是因為該社區高齡人口愈來愈多,兩個基本思維軸線就是:第一,想辦法用設施、標誌等各種方式降低車速;第二,用各種設施去保護行人,例如在路口把行人跟車輛隔開,這跟交通部的立場一致。

高雄市等縣市雖然也有設立長者友善路口,但台北市是在大安區對整個大學里進行樂齡安全規畫,具有實驗意義。台北市人口數250萬6788人,65歲以上有54萬1226人,占比達21.6%,較全台平均更早進入超高齡社會,為長者建構行的安全,刻不容緩。

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說,友善交通以往僅在醫院、公園或學校周邊,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應該讓友善交通設計,「一出門就有」。

大安區大學里鄰近台大,高齡者比例在北市最高。里長吳沛璇說,鄰近辛亥路一段、羅斯福路三段和新生南路三段,穿越性車輛多,外車轉入里內速度快,造成住戶行走危險,事故好發率高,居民已反映好幾年,希望打造交通友善區,讓巷弄回復寧靜。

交通局交工處副處長劉嘉祐指出,進入大學里前的路口處將設置「交通友善區」牌面,提醒用路人。另擬新增欄杆、行人觸控延長號誌秒數、減速標線及北市首個減速彎等,里內限速降至20公里。

劉嘉祐坦言,成為交通友善區後,汽機車停車位可能減少,10月底將舉辦工作坊,與居民、店家和附近大學生溝通,確認執行方向,預計年底前陸續完工。

據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資料,今年截至7月底,全國高齡長者交通事故死傷人數4萬2172人,其中高齡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135人、受傷3272人,其中北市23人死亡、366人受傷。